数学《小兔坐火车》设计与反思 (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数学《小兔坐火车》设计与反思 (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pdf

数学《小兔坐火车》设计与反思(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小兔坐火车》设计与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同一组小兔可以按照大小、颜色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并初步尝试比较两个集合数量的多少。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说出分类的依据。活动准备:1.穿红黄衣服的两色小兔图片若干(每种颜色的小兔均有两种大小)、小火车两辆。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1.今天黑板上来了很多的小兔宝宝,看看这些小兔宝宝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回答,让幼儿感知小兔的大小、颜色等其他特征的不同,并说出来。2.小结:小兔宝宝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也有黄色。小兔宝宝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这就是它们的特点。二、请小兔宝宝坐火车1.外面天气很好,这些小兔宝宝想要坐火车去郊游。嘟嘟,开来了几列小火车?火车司机要载小兔去郊游了,唉,小兔宝宝要怎么坐这两列火车呢?(引发幼儿思考)听,火车司机说了:有相同特点的小兔宝宝要坐在同一列火车上!2.请幼儿第一次操作,之后交流分享。(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小兔的不同特征)3.你是怎么给小兔宝宝坐火车的?谁来介绍一下(请幼儿上来演示并说出原因)一排是什么样的小兔宝宝,另一排又是什么样的小兔宝宝?还可以怎么给小兔宝宝坐火车呢?为什么你是这么做的?请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并从盒子里拿出来分类标记。4.小结:我们可以按照颜色请小兔宝宝分开来坐火车,一排都是红色的小兔,另一排都是黄色的小兔;我们也可以按照大小请小兔宝宝坐火车,一排都是大大的兔哥哥,另一排都是小小的兔弟弟。5.小兔宝宝们坐得真整齐啊,那么到底哪一列火车上的小兔多呢?你有办法比一比吗?(请幼儿说出比较的方法)6.请个别幼儿说说并演示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说说类似于“红(黄)色∕大(小)的小兔多,黄(红)色∕小(大)的小兔少”的话)。7.小结:我们可以把两列火车上的小兔排排队,一个一个对对齐,看看谁的队伍长,谁就比较多。三、小兔宝宝找朋友1.火车到站了,小兔宝宝下火车了。(边说边把火车上的小兔拿到准备好的纸碗里)它们要玩一个站圈圈的游戏呢。(将背景图翻个面)相同的小兔宝宝站在一个圈圈里。然后再比一比哪个圈里的小兔宝宝更多。2.小结:除了把小兔宝宝一个个对对齐排队,我们还可以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四、活动结束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很多种分类的方法,其实,我们在平常整理积木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它们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我们把学到的好方法告诉我们的伙伴吧!中班数学《小兔坐火车》反思《小兔坐火车》是中班上学期的一个活动,活动目标指向学习分类,要求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并且按照物体的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多样性,并尝试比较两个集合数量的多少。我采用了幼儿个别化操作、集体分享经验的活动方式来落实目标。我来说说我这次的活动的反思:1.注重观察发现在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感知、发现、比较、操作。分类即幼儿能够辨认出某一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形成一个集合的概念,进而知道这一类具有同样特征的东西可以放在一起,它们是一类,其它的或者是还有别的特征跟它不一样的。今天活动中,能在幼儿已有经验、当前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循序渐进地推进活动。如: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兔宝宝有什么不同?”、“除了这样坐火车还可以怎么坐火车?”等有效的提问不仅引起了幼儿观察的有意性,也逐层推进活动。2.材料支持适宜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对材料的控制,给予中班上学期幼儿一种适宜的支持。教师精心设计的操作材料有大小、颜色、耳朵弯或直等差异。幼儿操作中,让幼儿进行初步的分类,即通过外部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我觉得还要说的是,我并没有将材料赋予很大的开放性,因为过大、过多的开放对中班幼儿来说会造成一种困扰。中班幼儿活动目的性不是很强,还是具有比较明显的直觉行动思维,手一动思维就跟着动,过多的困扰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果材料过多、变化更多或者更加开放,幼儿的操作活动就可能没有办法完成。因此,今天的活动材料设计开放程度适宜,比较符合中班上期幼儿的思维水平。3.体现互动作用本次活动中,虽然每个幼儿都有前后两次的操作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体会到各种分类的标准或者是结果的。教师注重通过每个幼儿操作的自然结果来体现分类的多样性。在分享交流中,幼儿感知着分类的多样性,原来同一类(同一种)东西,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可以这样分、也可以那样分。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不足:给予幼儿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在幼儿操作后的分享交流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学习清楚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合语言能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