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体系与创新培训讲义.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2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力资源体系与创新培训讲义.pptx

人力资源体系与创新培训讲义.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变革与创新一、传统组织理论的终结1、泰勒的理想自由竞争走向寡头垄断规模经济价格战利润率下降工会运动导致“劳工法”颁布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办法,有效利用劳动力,1880年机械工程师效率运动通过劳动者合作可以提高利润(节约原材料、工时利用率、改善作业计划等)把这部分利润拿出来分配:50%归公司,30-40%归劳动者,10%归监工并用契约形式明确下来实质是超定额“奖金”分配修正早期计件工资(按件计价,上不封顶)超标提成奖金(提成1/2-1/3超标部分)Rh=R*Ha+R(Hs-Ha)/2or3提成奖趋向递减避免集体怠工Rh=R.Ha+R.Ha(Hs-Ha)/Hs“集体怠工”的根源是“劳资对立”,不可能单纯依靠工资支付方式解决“劳方”高工资收入“资方”低劳务费支出工作效率作业管理四原则(有效动作必要时间,日标准作业量,标准的作业条件,差别计件工资)1909年引入实践的结果1911年罢工1913年高潮效率提高没给工人带来好处造成不公正收入差异把工人当作机器附属,无视人性管理上的专制10、结论二、现代组织理论的开始个体行为——在责任与能力基础上的自律行为(自由意志与自我节制)协同行为——超越个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寻求与他人的协作协同体系——两个以上的人的协同行为正式组织——基于个性活动的“非个性行为体系”组织是一种关系,一种行为关系,一种协调的行为关系,一种协作行为关系组织的有效性,涉及组织的目的同外界环境的关系组织的能率,涉及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的交换总体目标的实现及其程度总体目标是非个性化的/非人格的总体目标的选择基于某种客观真实性必须被共同认可,产生合力(具有微分意味)最低限度的有效性(否则,协同体系瓦解)有效性与能率有关能率与个人动机的满足有关能率就是个体的能动性以及实际贡献能率大小与个人动机的满足以及对协同的信念有关物质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满足(不满/物质的)(不足/社会的)创造用于满足动机的剩余协同过程/交换过程/分配过程(动态的调整过程)组织的活力在于成员贡献力量的意愿这种贡献意愿,要求有共同的信念,确信共同目的可以实现这种贡献意愿,要求在共同追求中个人的动机得到满足组织的有效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组织的有能率是指动机满足(为成员个人提供满足,以维持协作体系的能力)6、西蒙的解释7、叔本华的自由意志7、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形成8、结论三、确立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是产业社会中的经济组织作为产业社会中的一员,必须自律必须依靠内在组织的力量,突破种种限制,去实现组织的经济目标与经济利益企业不能实现目标,组织就必然瓦解,企业不能满足于个人工作上的动机,组织也必然瓦解组织必须在根本上确立起存在的价值与理由,确立起立身之本2、本田的“三喜欢”原则3、华为的核心价值观4、企业的使命5、比埃尔的理念(19世纪中叶)6、比埃尔兄弟银行的使命四、确立企业公正的基础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让组织中人的努力(贡献)行为,朝着共同的目标具体化为三项任务具体化为三种机能依靠三种管理机能完成三项管理任务,实现“组织与人”的对立统一2、管理的三项任务3、管理的三种机能4、组织的命运企业依赖其经济机能,去实现经济目标与经济利益经济机能的建立是客观的经济机能具有外在适应性与内在统一性,即具有某种秩序6、亚里士多德语7、经济机能8、西尔斯的故事工作的活力,源于组织成员普遍的承担责任的意愿与承担责任的能力取决于各级管理能否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并在责任基础上行使权力取决于各级管理者能否为下属的成长,以及为下属做好工作承担责任取决于各级管理者能否按经济机能的要求,确立起管理上的合法地位,确立起责任等级体系,确立起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的规程与原则,维护政治机能的正常运行10、政治机能11、思科公司的启示使每个中工充满热情地服从管理协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赖于企业内社会机能的健全确保各级管理者在公正的基础上行使权力,使管理权不仅具有“目的”上的合法性,而且具有“行为”上的合法性确保全体成员获得公正的价值评价与合理的价值分配,使公正感不断复归,使每个成员乐意为组织的目标作贡献并依靠工作本身获得成就感上的满足,通过做好工作获得晋升与人事待遇上的好处13、社会机能14、管理合法性的基础15、“目的”上的合法性16、“手段”上的合法性17、激励的杠杆五、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现代企业的“人事理念”与企业的成功与经济利益相一致,向职工提供一流福利与其它人事待遇;根据职务工作需要,量才录取并使用职工;根据个性与资质不断地培训人才,使职工适用工作;根据个人功绩与能力,提供相应的晋升机会。2、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