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5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二、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引领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26—28课,都和这一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体现在两极格局孕育着时候多极化的趋势,譬如说马歇尔计划为日后欧洲复兴提供了基础,同样如何在两极格局中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成为了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很多时事热点,都和曾经的两级格局有着深刻的关联,了解关于两极格局的相关史实和其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考察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如果没有对两极格局有很好的理解的话,就没有办法去理解和体会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两极格局作为曾经主宰世界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它的存在可以说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甚至是某些西方大国的思维模式,通过对两极格局中这种对立思维的解读,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相互包容的观念。此外,在两极格局的对峙中,也出现了一批日后崛起的国家,美苏的对立为他们的崛起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也为日后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讲授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时,这一点应该点出来。关于两极格局概念的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是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两极格局体现了如下特点:即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势不两立、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两种类型经济并行发展、交往很少,两极格局实际上体现的是美苏双方都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全世界,并且凭借自己的力量来主宰世界。由此,引发了一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冷战”思维。所以,在本课教学的时候,我想主要围绕这种社会制度的对立,来分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战后国际形势,美苏实力对比与两国在利益与意识形态上的对抗的分析,学生能了解战后国际美苏两级对峙的格局,理解冷战兴起的原因,识记了解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通过对美苏关系演变的分析,学生能了解美苏从盟友到对手,最终对峙的演变历程。了解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历史概念。通过材料分析,情境创设,学生能理解为何在两极格局下没有爆发世界大战,进而能辩证,全面的分析冷战和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和积极影响。2.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史料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冷战中表现出的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学生能理解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衡量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进而能接受不同的社会制度应该和平相处,而不是彼此取代对方这一理念,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观念。教学重点美苏两极格局的对峙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教学难点冷战思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看待冷战思维教学过程【导入】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的一段讲话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兴起1.原因(1)战后国际形式的变化【展示】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唯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国际关系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提问:在二战当中,美苏为什么能够走到一起,结成盟友呢?提问:当这个共同的敌人被消灭之后,美苏的关系,会像何处演变呢?我们来看一看美苏的关系演变。(2)美苏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抗展示战后美苏的实力对比与战略意图:提问:美国的战略企图是什么?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是怎么样看待苏联这个“盟友”的?展示乔治凯南的长电报中的关于苏联的论述,提问:在美国眼里,苏联是一个什么形象?美国实力雄厚,企图战后称霸世界,视苏联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而苏联一方呢?我们再来看看苏联战后的实力与他的战略意图,请大家看教材110页第3段,归纳一下苏联的战略意图是?展示斯大林的话【教师总结】基于美苏两国在战略意图上的分歧,两国互相视对方为最大的敌人,所以两国开始由合作,走向分裂。提问:除了国家利益和战略企图上的分歧,美苏在其他领域,还存在那些矛盾呢?是不是只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美苏的分裂呢?展示材料【斯大林论美国与张弘毅对美国的分析】两个国家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有分歧吗?。【在这里解释意识形态】。可以说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和苏联也都纷纷视对方为最大的敌人,意欲除之而后快,尤其是美国。综上所述,关于美苏会走向分裂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结论: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导致的美苏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是导致两国分手,也是冷战兴起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3)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提问:为什么美苏只是采取冷战的形式,而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