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docx

《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爱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3、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对话部分的学习,感悟出句子蕴含的道理,明白爱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教学难点:对话部分的学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一棵大树,树上有个窝和乌鸦,树下有个洞和狐狸。2、谈话: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乌鸦住在大树上,狐狸住在树底下的洞里,他们两个是邻居,那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继续来学习29课。二: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1、出示课件: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们看,这一天,乌鸦在干什么?指导说话练习。(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2)、想想,乌鸦很高兴,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乌鸦心想指名学生说。(4)、小结:乌鸦和孩子们可以美餐一顿了,谁能把乌鸦的高兴劲读给大家听听。(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等。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时候狐狸肚子也饿极了,它也出来找吃的,一抬头就看见了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学生接着说。)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1)、点口水图:狐狸怎么样?出示馋得直流口水。板书:馋。(2)、指导读。试读,指名读等。(3)、这时,狐狸的小脑子想开了,它会想些什么?你能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出示句式:狐狸心想:。板书:骗肉。(4)、小结:乌鸦找到了一片肉,非常高兴,那狐狸在树下动坏脑筋,想把肉骗到手,那狐狸怎样骗到手的?三、学习课文第四到第八自然段。(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三次对话的内容。1、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四到八自然段。自己去读读这几段,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为了得到这片肉狐狸动了几次脑筋?请你用“”划出来。乌鸦听了,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用“”划出来。2、交流。(1)、指名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2)、狐狸很会动脑筋,用说好话的办法来骗到肉的,那你找到了?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话。(3)、指名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出示乌鸦的三次反应)(4)、每一次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出示乌鸦的三次不同的反应。(二)再读这些对话。细细弄懂三次对话所包含的内在意思。1、自己读读,小组讨论:动脑筋会说好话的狐狸你从狐狸的话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爱听好话的乌鸦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等会要请你们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3、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同时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句子的内涵。结合朗读指导。交流狐狸的`话:(课件可随时出示有关的内容。)(1)、第一次:让学生说。理解狐狸用问好的方法来让乌鸦开口说话。可问学生狐狸是真的在问好吗?这句话中哪里还能看狐狸在说好话,不是真心实意地问好?看课件:点红“狐狸想了想”。指导朗读:用假装亲热的语气读。试读,指名读,齐读。(2)、第二次:学生说。理解狐狸用孩子来打动乌鸦的心。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小组读。(用假装关心,亲切的语气读)(3)、第三次:学生说。这里你能具体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狐狸在说假话来讨好乌鸦?结合看课件:理解乌鸦的羽毛的难看;用课件声音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嗓子难听。朗读指导:看谁读得能让乌鸦动心。试读,指名读,男女读。引读:这三次狐狸的话;狐狸动了不少的脑筋,好话说得一次比一次动听,怪不得乌鸦要受骗了!4、交流乌鸦的话:(1)、从哪里看出乌鸦爱听好话?学生说。(2)、理解乌鸦第一次还有所警惕。第二次就有点心动了。第三次就得意极了。板书:得意。(3)、指导读。(三)、学习结果。1、乌鸦在狐狸的一次又一次的花言巧语下怎么做的?课件出示句子。齐读。理解刚……就……。板书:掉肉。2、小结并完成板书。四、分角色表演。1、抽学生上来表演。2、评价。五、明理。1、乌鸦的肉在狐狸的甜言蜜意中被走了,这时乌鸦会怎么想?2、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多动脑筋,仔细辨别别人的话到底是真是假,那就不会轻易上当了,相信你们都能成为聪明的人。《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21.来源:《补充习题》2.题型:按课文内容填空。这时候也许乌鸦才想到,要是,就。生读题后,师提问。生:要是我不开口,肉就——就肉——就肉——不会——掉下来了。(显然,孩子已经发现自己的表达与句式不符,于是回答到后半句的时候出现了几个反复与停顿,显得局促不安。)(师微笑着示意她坐下,并马上做了指导。)师:乌鸦为什么会开口,是因为——生:很得意。师:为什么得意呢?(大家一时无语,师有点性急,临近下课,放学了。)还不是因为它喜欢听狐狸的好话,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这么说,要是我不——(生未及回答,师很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