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生心理对症施行教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掌握学生心理对症施行教法.doc

掌握学生心理对症施行教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掌握学生心理对症施行教法—调动中职幼儿师范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之我见陕西省横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白永妮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教育事业的不断状大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将幼教事业列为我国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按照国家的规划部署制定了长期和近期幼教事业发展规划。一个全民动员、全国举力办幼教的良好氛围已在我国蔚然成风。然而从事幼教事业的核心人们——幼教老师们对如何调动幼儿师范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尚缺乏有益的方法,笔者从事幼教事业多年,在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有效之法,现笔耕于众,以飨同行,并与大家共勉。其主要观点是: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是搞好幼教教育教学的前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有行之有效的做法。关键词:幼师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做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状大,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幼儿教育列为我国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一、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在体验。它无时不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产生或大或小的推动力,或强或弱的感染力,进而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成效和生活质量。许多有成就的教育者和成功的教育教学实例表明,教师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是沟通师生心灵,营造愉快和谐气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幼师专业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不仅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还将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幼儿保教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由于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幼师学生以女生为绝大多数,她们在基础教育中被视为是学习、品德和行为上的“差生”,在升学、就业倍受打击的情况下才走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这一现象导致了她们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且复杂多变。无视其这一特性,必将给教育教学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也必然会影响她们的正常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据笔者多年观察和调研,其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1、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趣不浓。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普通教育相比有很大差异,没有了频繁多样的考试,没有升学的压力,不少学生由初中转入中职后,有较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表现为:不知该学什么,如何学;烦躁不安,去留不定;态度敷衍,得过且过;在家瞒哄父母,在校应付老师;对考试或某些课程的学习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等等。2、成绩差,自卑自贱心理严重。面对当今存在的一种文凭歧视的社会偏见,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高中,将来考上大学才有前途和出息,这部分由于成绩“差”而被挡在高中大门外的学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了极大反差,“失败者”、“多余人”的心态普遍存在,使得她们难以拥有健康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精神面貌。她们认为上中等职业学校是丢人的事儿,甚至不愿对别人说自己在中等职业学校上学。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在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是歧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思想,自卑自贱心理严重。3、长期压抑,情感冷漠,逆反心理强。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自然就成了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孩子,是家长眼里“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里“不学好”的典型,班级里座位自然在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没有参加学习竞赛的可能,有些老师和同学懒得与她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之来往。长期的压抑,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情感世界的“冻土层”越来越厚,对他人特别是老师总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态度冷淡,漠不关心,但又没有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就试图通过逆反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搞恶作剧,着装打扮标新立异,甚至仿学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故意做一些使人觉得不可思意的夸张炫耀,打架等)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突出自我的存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正如国外某心理研究者所说:现代不少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情(无动于衷)、无力(缺乏活力)、无心(漠不关心)。4、择业焦虑,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幼师学生的择业焦虑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他们最大的“心病”,他们害怕自己学历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因此整天寝食不安;二是有些学生总想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误以为学幼师将来就是哄孩子的,工资待遇又低,因此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三是一些学生对幼师专业没兴趣,又没有合适的专业可上,被动选择了这一专业,因此整天心绪不宁、愁眉苦脸。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有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何破解这一顽症,是每个从事幼儿师范专业教育者必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