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培训课件.ppt

我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疗和治疗指南解读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前言定义定义典型HCM心肌肥厚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910基因突变引起HC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有研究者推测基因突变导致肌纤维收缩功能受损,从而代偿性的出现心肌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也有研究者提出基因突变导致钙循环或钙敏感性受扰,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肌肥厚、纤维化、肌纤维排列紊乱及舒张功能改变。这些学说虽然互为补充地解释了HCM的致病机制,但均难以完全阐明。病理表现病理表现分型分型另外,约3%的患者表现为左心室中部梗阻性HCM,可能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无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motion,SAM)征象。有研究认为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梗阻性HCM相同,甚至更差。梗阻性、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患者比例约各占1/3。这种分型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型方法。此外根据肥厚部位,也可分为心尖肥厚、右心室肥厚和孤立性乳头肌肥厚的HCM。2013年世界心脏基金会对心肌病采用了新的综合分型系统,称为MOGE(S)分型。该分型保留了对心脏形态功能的识别,同时强调了疾病的遗传基础,但应用尚不成熟,仅供参考。HCM的分型HCM的Maron标准分型诊断一、症状症状晕厥或先兆晕厥:15%~25%的HCM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晕厥,另有20%的患者有先兆晕厥,一般见于活动时。SCD:SCD、心衰和血栓栓塞是HCM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SCD多与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关,多为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心室颤动(室颤),亦可为停搏、房室传导阻滞。HCM终末阶段表现二、体征三、辅助检查1.心电图:HCM心电图:2.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3.动态心电图监测:4.运动负荷检查:5.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指征6.X线胸片:7.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或冠状动脉造影:8.心内导管检查:四、基因诊断1.先证者的遗传咨询:2.先证者基因筛查:先证者基因筛查:对拟诊为运动性或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患者,应南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充分评估临床表现,细致分析完整家系图谱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基因检测。肌小节相关基因筛查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HCM。对诊断明确的已故HCM患者的组织或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对其家属的患病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Ⅱa,C)。目前HCM的基因型一临床表型的关系尚缺乏有力数据支持,因此基因检测结果对HCM先证者临床危险分层、预后判断等的指导价值需认真评估。3.先证者亲属的基因筛查:检测到明确致病突变的家庭:未检测到明确致病突变的家庭:五、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1.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HCM:2.糖原贮积病:(1)Danon病:(2)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基编码基因突变(PRKAG2)心脏综合征:3.Anderson-Fabry病:4.Friedreich共济失调:5.线粒体疾病:6.畸形综合征:Noonan综合征LEOPARD综合征Costello综合征7.系统性淀粉样变:HCM相关综合征8.强化运动引起的心肌肥厚:9.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10.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11.冠心病合并心肌肥厚:12.内分泌异常导致的心肌肥厚:13.药物导致的心肌肥厚:治疗一、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治疗(一)药物治疗1.I类推荐:2.Ⅱa类推荐:3.Ⅱb类推荐:4.Ⅲ类推荐:(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1.临床适应证:2.有症状患者血液动力学适应证:3.形态学适应证:4.禁忌证:5.并发症并发症(三)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1.适应证:2.并发症:3.特殊问题处理:特殊问题处理:(四)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永久起搏器二、合并心衰的治疗1.Ⅱa类推荐:2.Ⅱb类推荐:三、合并胸痛的治疗1.Ⅱa类推荐:2.Ⅱb类推荐:四、合并房颤的治疗(一)房颤的药物治疗1.I类推荐:2.Ⅱa类推荐:3.Ⅲ类推荐:(二)房颤的介入治疗五、SCD的预防SCD的预防(4)不明原因的晕厥:出现晕厥的患者半年内SCD风险是无晕厥患者的5倍,尤其是对于年轻人预测价值更大(5)运动血压反应异常:约20%的HCM患者有运动低血压反应,即从静息到最大运动量血压升高≤20mmHg或从最大运动量到静息血压降低≤20mmHg。40岁以下的HCM患者出现运动血压反应异常则SCD的危险增加。(6)发病年龄轻:发病年龄越小SCD危险越大,尤其是合并NSVT、不明原冈的晕厥或严重左心室肥厚的患者。(7)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有研究报道LVOTG≥30mmHg是SC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认识尚不统一。(8)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房内径增大也可能增加SCD风险,且左心房内径增大增加了房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