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命题逻辑例1,试证明公式为恒真公式。[解析]一是真值表法,对于任给一个公式,主要列出该公式的真值表,观察真值表的最后一列是否全为1(或全为0),就可以判定该公式是否恒真(或恒假),若不全为0,则为可满足的。二是推导法,即利用基本等价式推导出结果为1,或者利用恒真(恒假)判定定理:公式G是恒真的(恒假的)当且仅当等价于它的合取范式(析取范式)中,每个子句(短语)均至少包含一个原子及其否定。例2,求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解析]求范式,包括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关键有两点:一是准确理解掌握定义;另一是巧妙使用基本等价式中的分配律、同一律和互补律,结果的前一步适当使用等幂律,使相同的短语(或子句)只保留一个。[方法1]利用真值表求解[方法2]推导法例3,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P(QR),SP,Q}蕴涵SR。[解析]利用形式演绎进行逻辑推理时,一是要理解并掌握14个基本蕴涵式,二是会使用三个规则:规则P、规则Q和规则D,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第四章谓词逻辑例1,在谓词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凡正数都大于0;(2)存在小于3的素数;(3)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4)参加考试的人未必都能取得好成绩。[解析]反复理解谓词与量词引入的意义,概念的含义及在谓词与量词作用下变量的自由性、约束性与改名规则。例2,设I是如下一个解释:F(2)F(3)P(2)P(3)Q(2,2)Q(2,3)Q(3,2)Q(3,3)32011101求的真值。[解析]将一阶逻辑公式表达式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价的公式,然后将解释I中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真值。例3,试将一阶逻辑公式化成前束范式。[解析]在充分理解掌握前束范式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改名规则、基本等价式与蕴涵式(一阶逻辑中),将给定公式中量词提到母式之前称为首标。1令P:今天下雪了,Q:路滑,则命题“虽然下雪了,但是路不滑”的符号化为AP→QBP∨⌝QCP∧⌝QDP∨Q2关于命题变元P和Q的极大项M1表示为()A⌝P∧QB⌝P∨QCP∨⌝QDP∧⌝Q3下列命题为重言式的是()AQ→(P∧Q)BP→(P∧Q)C(P∧Q)→PD(P∧Q)→Q4在论域D={a,b}中与公式(∃x)A(x)等价的不含量词的公式是()AA(a)∧A(b)BA(a)∨A(b)CA(a)→A(b)DA(b)→A(a)5设R(x):x是实数;S(x,y):x小于y。用谓词表达下述命题:不存在最小的实数,其中正确的表达式是()A(∀x)(R(x)→(∃y)(R(y)∧S(y,x)))B(∃x)(R(x)→(∀y)(R(y)∧S(x,y)))C(∀x)(R(x)∧(∃y)(R(y)∨S(x,y)))D(∀x)(R(x)→(∀y)(R(y)∧S(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