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管史略及对中国大管艺术的深思与展望大管的进展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的大管雏形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以奥洛斯管、提比亚管、肖姆管、奔哈特管,进展至1539年形成了现在的大管形制。大管于18世纪初传入我国,并得到迅速进展。中国的大管艺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这项事业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将大管艺术植根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大管艺术学派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大管史略深思展望一、大管的演进大管是一件西方乐器。它的进展历史犹如我国的古代管乐器一样,源远流长。据史料考证,双簧的管乐器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奥洛斯(Aulos)管就是一种古希腊时期的管乐器,是一种双管的双簧吹奏乐器。在宗教仪式中,奥洛斯管是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时所必奏的乐器。管体为圆锥形,根据音高不同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形制。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奥洛斯管一般是双管演奏,即一个人同时吹奏两支管子,一支发出旋律音,另一支提供持续音。早期奥洛斯管只有3—5个音孔,由于其音质嘹亮,常被用于各种室外的仪式演奏。提比亚(Tibia)管是古罗马时期的一种双簧管乐器,与奥洛斯管同族,两者一脉相承。常用于酒神之祭和驱赶邪恶的鬼魂的仪式中,成为当时古罗马人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管乐器。肖姆(Shawn)管是中世纪时期的双簧管类吹管乐器。簧片用芦苇制成,用线缠绕在一个圆锥形金属哨管上,簧片下装有木质唇托,整个乐器用一整块木料精雕而成,其颈部连接着一个可以活动的覆碗状金属物,簧片插入乐器的颈部,演奏者把簧片含在嘴里,而不是用双唇直接制约,双唇只是紧贴在唇托上,气流冲入双簧之间的缝隙,激发簧片振动而发音。乐器底部有一个开口较大的铃形喇叭口,用来扩大其空气柱振动时的声辐射。肖姆管有宽广的音域,发音灵巧,尖锐嘹亮,在户外有极强的传远能力。到了中世纪后期,逐渐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管乐合奏形式,但那时管乐器的演奏技艺和演奏风格仍维系在一些民间的音乐家身上,这些音乐家被叫作“游唱乐人”(Minstrel)。在管乐的进展史上,游唱乐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传承和进展了管乐。当时肖姆管的演奏非常盛行,而这些演奏管乐器的游唱乐人则被尊称为吹手(MonthMinstrels)。这些游唱乐人除了单独演奏,还常常聚集起来合奏,史料中将这样聚集起来吹奏的形式称作吹手团(LoudMinstrels)。文艺复兴时期,肖姆管得以进一步兴盛,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室内合奏乐器。随着管乐的迅速进展,肖姆管的家族也开始壮大起来,各类音高不同的肖姆管不断增加,使音域得到扩展。同时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善,尝试在较长的管体上钻孔,并通过键子来制约一些距离较大的音孔,出现了能吹较低的音的肖姆管。这种低音肖姆管德语又称为波默(Pommer)管。管体为直形,带有一个弯曲的、类似现代大管的嘴管。随着乐器制作技术的不断改善,在原低音波姆管的基础上,又进展制作出了形体更大、管腔呈“U”形的低音肖姆管,人称“奔哈特”(Bomhart)管,其名源于拉丁文“Bombus”,意为“嗡嗡声”。其中最大的一支是由纽伦堡的西格蒙德·施尼茨勒(SigmundSchnitzer)制作的,乐器的高度比一般人的身高还高。奔哈特管是综合了当时各管乐器的特长,即吸收运用了肖姆管的双簧簧片、低音竖笛和低音肖姆管的弯曲管结构、管体后部有风笛式的双管等特点。“奔哈特”管是一种大木管乐器,后来经不断改善进展到了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等四种不同形制。高音管很短;低音管则有3米长,有一个喇叭口,9个音孔,键子构成较简单。现今在布拉格博物馆里仍保存着一支低音奔哈特管。到了1539年,意大利天主教修道院院长阿夫拉尼奥(Afranio)和演奏家费格特兹(Phagatus)革新了全长9英尺的长管体的双簧乐器,将其形制改为U形双管连通式,并加了3个键子。革新后的乐器叫做杜尔齐安(Dolcian)管,其词义是柔和的意思,因此又叫做“柔和的乐器”。但杜尔齐安管的构造在最初还很不改善,体积很大,使用很不方便。于是便将其管体分截成段,便于折叠携带,方便演奏。由于管子折叠之后很像一捆木柴,所以意大利语称其为Fagotto(一捆木柴之意)。大管的名称由此而来。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双簧类乐器还有法国的库陶特管(courtaut)、科内米斯管(counemuse)、克鲁姆管(crumhorn);德国的劳施管(rauschfeife)、沙尔迈管(schalmei即shawm)、索东管(sordone)。库陶特管和索东管都有一个“U”形管腔,而且通过一条弯嘴管吹奏,与现代大管有相似之处。以上乐器现皆藏于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内。1620年,柏林乐器制造大师汉斯·施莱贝尔(HansSchreiber)研制出了第一支低音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