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心得.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教学管理》心得.doc

《课堂教学管理》心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教学管理》心得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高寺初级中学黄德元2012.06.09我今天学了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吕立杰教授《课堂教学管理》,受益非浅。尤其是健康课堂创建方面,收获颇丰。一、知道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构建健康的课堂环境第一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满足他的自尊和自信等。这样他会非常专注的做一件事情。那么,在什么时候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策略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情况。第一阶段,0-5分钟,注意力转移期。可能是课前大家都专注于讨论一个问题,过于投入,不容易收回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这五分钟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第二阶段,6-20分钟,注意力稳定期。经过五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学生的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第三阶段,21-40分钟,注意力分散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疲劳。经调解31-40分钟的时候,注意力适度回升。第四阶段,注意力反弹期。又会重新关注这堂课老师给上了什么内容,老师应注意如何总结着一堂课。我们了解了注意力与课堂节奏的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注意力疲劳的状态。那我们又该安排那些活动来缓解注意力疲劳呢?比如说,在导课阶段,可以采取制造悬念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老师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动机。外在的学习动机都包括哪些呢?比如说,学生获得了奖赏,一些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另外呢,获得了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赞扬,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尊敬和羡慕,这些都可以引发外部学习动机,让学生关注学习。虽然不在意对本身内容的兴趣,但是,由于奖赏、表扬、赞扬和尊重,学生也会关注学习内容。同时老师在运用这些办法时,也找到了很多很好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这些手段也是管理课堂的一些辅助手段,当然这些手段,老师在运用时,也要考虑到它的适时、适度性。这是从第一个角度,从激发学生动机的角度去构建一个健康的课堂环境。二、知道师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有这种尊重和信任,即便课程内容有一些枯燥,那么学生也会愿意自觉地去维护这个课堂。,三、了解“逆反心理”,把握交往的尺度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接近青春期开始,就已经出现。这种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在学校面对失败或是自尊心受到挫伤,就把这种所有的因素归于外界或是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这种逆反心理在青春期的儿童身上出现的非常明显,而且是极度明显的,这样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保护青春期学生这种脆弱的自尊心也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四、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偶然事件每一个课堂都会发生很多的偶然事件,如何处理,这是考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这些偶然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热处理法、冷处理法、机智带过法巧妙暗示法,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根据一些不同问题可以采取的手段。在采取这些手段时,老师必须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不同问题得严重程度以及其背后原因去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这些偶然事件,老师的行为原则首先是要宽容儿童,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在特别的年龄段必然会出现这些心理特征。有了这种宽容的心态自然就能做到控制情绪沉着冷静不急不躁。这是第一个原则。有了沉着冷静之后老师就要争取控制局面,把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控制局面后,行为的第三原则就是要捕捉这些偶然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把这些偶然事件变成老师对学生进行一项品德教育,激发学生情趣的一个良好契机。五、惩罚是教育,不是报复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现在的学校中惩罚甚至体罚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对于这种惩罚行为是否应绝对禁止呢?当然惩罚有时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是惩罚和严重的体罚不是一个概念。为什么要搞惩罚?惩罚并不是要去报复学生,而是要通过惩罚让学生记住自己错了。惩罚本身不能够去教育学生,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惩罚只能够让学生记住自己错了。所以,惩罚一定要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惩罚本身无所谓好坏,它是一个具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