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哲学的逻辑建模论文一、哲学逻辑建模的一般特征哲学逻辑建模(以下简称哲学建模)又称哲学的逻辑-数学模型,是一个被良好定义且与我们的直觉和实在经验相符合,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哲学问题提供答案的形式理论框架。广义地说,哲学建模是建立在逻辑-数学基础上,用于描述和分析哲学概念、哲学论题和哲学推论的形式技术。同科学的目的之一是建构合理的模型一样,建构哲学模型也是哲学的任务之一。哲学不仅从逻辑数学模型中获益,而且它也提供哲学模型。一个令人满意的哲学模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一致性,即不可能从模型中推出矛盾的结论。(2)良好定义性,模型中的词项必须被精确定义,对它们的解释不会产生歧义。这样的模型可用于揭示系统的模糊性和不一致性,使哲学问题及其回答变得精确;如果一个论题不能够被清晰地处理,那么这一论题极有可能是模糊甚至是虚假的,因而促使我们消除这种模糊或者虚假性。(3)现象融贯性,除非具有充足的理由,模型必须尽可能地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一致。(4)直觉可信性,模型必须尽可能与我们的直觉相一致。当不同的直觉在不同的方向上被抽取出,哲学的形式化模型告诉我们何种直觉在何种参数空间部分中获胜。(5)结构的可理解性,好的模型提供了一种理智框架,该框架清楚地定义了我们的知识范围,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应当询问的?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在形式模型框架内组织我们的思想,模型澄清了思想之间的联系,揭示出矛盾和逻辑依赖关系。最终有可能提炼出作为范例的模型。(6)理论的可繁殖性,模型应当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语言和方法论,模型可能最终会被取代,但它可能对后继理论有所启发。例如,在阐述量子力学时,物理学家极大地依赖于经典力学的语言和直觉。(7)语用学性,形式化方法也涉及若干语用学的思考:如谁使用它,使用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如何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形式系统的设训-者使用形式化方法说明某一系统旨在得到的行为和结构性质。如果在哲学理论的早期阶段使用形式化方法,它可以发现理论设计的瑕疵。而在后期阶段,它可以确定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以及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斯文·汉森描述了这一模型特征:哲学绝不可能被还原为数学,但是,如果需要,我们通常能够做出一个哲学框架的数学模型。毫无疑问,模型涉及初步的理想化。如果我们能对一种思想在非常简单情况下会有怎样的后承能达成一致,这也是一种哲学上的进步。在哲学上许多观念甚至经不起非常初步的审查,因为即便构造一个不足道的模型也可能会揭示出思想本身隐蔽的结构不一致性。基于同样的原因,如果一个思想即便是在一个简单模型中立得住,那么至少它有某些值得可取之处。哲学的形式建模也会产出一些消极效果:(1)形式模型方法在某些领域的过多使用以及形式系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会掩盖所讨论和阐发的问题。(2)形式化方法可能并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或者根本没有对准目标;或者虽然能够正确地切中目标,但同时却引起某些附加的损害。(3)由于形式系统将某些哲学问题还原为这些问题在形式系统中的表达,从而容易减弱和忽略这些问题的力度。(4)形式化方法在对被处理的对象进行模型化抽象时,对模型的性质可能做了错误的解释,对它们应用于其中的哲学布局可能缺乏一种初步的阐明。(5)形式化方法会带来过分简单化的危险,会带来概念的虚假一致(例如,道义逻辑将所有的命令义务性谓词—应当、必须和应该—合并在一起,统一用算子加以表示,这种处理带来的便利和缺陷要完全视情况而定)。(6)原始概念选择的错误(因为它的简单性和雅致性而选中的概念),和因模型的过分人为化而产生特设结构的危险。(7)形式化也涉及在模型化过程中隐含地引入并非无足轻重的本体论假设,这尤其体现于涉及在一些重要哲学选择时会不加解释地引入一些神秘实体的情况。对此,伊戈尔·杜威和利昂·豪斯顿评价说:如果形式化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科学哲学的典范,那么每一种形式化方法总有一个效益最低点,这并不会使人意外。当一种形式化方法应用于科学哲学的某一论题时,人们非常自然地试图将这一方法应用于科学哲学的其他领域。但是新的应用似乎有些勉强和不够自然,形式化方法在阐明我们处理的概念方而似乎不是处处都那么成功。为了评价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形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形式化并不仅仅是像谓词演算、概率模型和模态逻辑那样,将自然语言整编为形式语言,它还涉及哲学语言初步装饰为形式语言。如有可能,形式语言还具有诸如完全性和可靠性等公理和元理论的性质。它还涉及形式系统的选择以及它们之间作比较的可能性。进而它还涉及澄清框架假定的形式语言性质的使用,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框架包括量化模态逻辑、模型论、概率论、决策论、效用理论以及它们的许多分支理论。二、哲学建模的好范例和坏范例成功的哲学模型是切中了问题要害的形式化是成功的,哲学史上成功的形式化案例包括: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塔斯基形式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