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35、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口算题2、请根据他们的特点分类。(学生汇报交流)3、板书:整理和复习。二、探索体验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第1题主题图:(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3)通过列式你觉得乘法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2、出示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出示第3题复习除法应用题。(1)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36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集体交流。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第4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复习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三、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1、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式。学校九月份办公费开支是1200元。(1)十月份办工费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2)是十月份办公费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4)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开支80%元?(5)九月份比十月份节约开支,十月份多少元?(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要求学生选择算式后说明选择的理由。)2、提问: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样吗?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3、小结: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时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是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再确定解题方法。4、练习。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了,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1)两天共看了如指掌50页,全书共有多少?(2)还剩下140页未看,全书共有多少?(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页,全书共多少?(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页,全书共多少页?(6)第二天看了9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练习后比较这5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又不同?四、作业1、119页6、7题。2、124页13---15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以后教学比例打好基础。下表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比的意义、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例1、例2)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例3、例4)练习十三按比例分配问题(例5)练习十四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达到这个要求需要以比的知识为基础。因此,本单元教材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编排上有三个特点。第一,编排四道例题教学比的基础知识。前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比的意义,先认识两个同类量的比,再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逐渐建立比的概念。后两道例题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从化简整数比到化简分数比、小数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能解决不同情境里的、不同方式呈现的按比例分配问题。第二,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建构比的知识。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例如几种物体的份额关系、常见数量关系等。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关系,表示白色方格与红色方格的个数关系;利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联系分数基本性质得出比的性质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