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实用文档】doc.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实用文档】doc.doc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实用文档】doc.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XXXXX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7月15日目录TOC\o”1-2”\h\z\u一、编制依据PAGEREF_Toc424850653\h-3—HYPERLINK\l"_Toc424850654"二、工程概况PAGEREF_Toc424850654\h—3-三、处理方案PAGEREF_Toc424850655\h-3-3。1局部塌方区域处理措施PAGEREF_Toc424850656\h—3—HYPERLINK\l"_Toc424850657”3。2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加固措施PAGEREF_Toc424850657\h-4—HYPERLINK\l"_Toc424850658"3.3西侧边坡塌方区域广告牌基础加固措施PAGEREF_Toc424850658\h-5—HYPERLINK\l"_Toc424850659"四、基坑监测PAGEREF_Toc424850659\h-6-HYPERLINK\l"_Toc424850660”五、雨季施工措施PAGEREF_Toc424850660\h-7-HYPERLINK\l"_Toc424850661"六、应急预案PAGEREF_Toc424850661\h—7—一、编制依据1、XXXX项目总平面图及基坑开挖图。2、X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XXXX项目基坑工程施工方案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二、工程概况XX地块包括X栋33层建筑物和X栋X层住宅楼,有地下车库及X层商业裙房;地下X层,地下部分均为整体地下车库。场地整体呈西高东低布置,基坑大开挖最深处约5.5米,最浅处约2。5米.由于X地块西侧筏板边线距建筑红线较近,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基坑支护设计边坡坡度为1:0.4,基坑开挖范围内土质均为粉砂或粉土,且边坡顶部原先埋有高压电缆线,土方开挖过程中局部边坡沿电缆线位置出现塌方现象。西侧边坡总长度约205m.三、处理方案3。1局部塌方区域处理措施先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基坑边线(筏板边线外扩60cm),沿边线垂直钉入A63钢管,钢管壁厚3。5mm,钢管外露于基底以上1.5m,钉入土层内2m,钢管间距50cm。在钢管内侧衬8mm厚钢板,钢板高度1.5m。钢管及钢板安装到位后,在塌方区域自坑底往上堆放沙袋,沙袋堆放坡度1:0。55,沙袋堆放时每层缝隙错开咬槎,沿坡面间距2m埋设泄水管。最后在堆好的沙袋坡面上,按照原基坑设计方案做土钉墙。局部塌方区域剖面图3.2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加固措施对于未塌方的西侧边坡,待原设计方案中土钉墙施工完毕后,为安全起见,沿西侧基坑边坡底通长,按照上述钢管及钢板施工方法进行加固。壁厚3。5mmA63钢管按照间距50cm,钉入土层内2m,外露于基底标高以上1。5m,在钢管内侧通长放置1.5米高8mm厚钢板,最后在坡底空隙处堆放沙袋镶牢。3。3西侧边坡塌方区域广告牌基础加固措施对于塌方区域外露的广告牌基础,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加固:在坑底广告牌基础对应位置另行打入4根壁厚3.5mmA63钢管,然后用钢管斜撑于广告牌外露的基础上,用可调顶托顶牢.西侧基坑处理平面图四、基坑监测1、本工程监测要求包含以下内容: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2、变形控制的监测报警值: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值小于30mm,并小于5mm/d;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累计值小于30mm,并小于3mm/d;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累计值小于20mm,且小于2。5mm/d。3、在基坑开挖期间,须做到一日一测,在地下室施工期间的观测间隔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放长或缩短。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条件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4、沿基坑周边共布置20个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其中西侧处理边坡处共布置7个)。基准点选在相对稳定和使用方便的位置。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具体点位设置以检测单位现场定点为准。监测基准定布置如下图:图7。2-1监测基准定布置图注:▲—-基坑边坡位移、沉降观测点5、沉降观测:沿基坑四周道路布置观测点,间距不大于20m,仪器采用DS1水准仪。基准点布置在基坑边线20m以外。6、位移观测:沿基坑四周布置位移观测点,其间距为20m,且不大于25m,观测仪器采用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