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3篇【集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认识所联系的词语。2.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及独体字。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词卡教学过程:20xx年4月16日第九周星期三第一节(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说夏天的夜晚有什么特征。(如天气,天空,人等)二、课内悟:1、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夏天特征的词语,那么,夏天的夜晚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2、新授: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相机学习词语。3、天上有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出示:夜晚繁星亮晶晶(1)正音:“星、晶”是后鼻音。(2)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3)指导朗读。4、你们知道天上画的是什么星星吗?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1)正音:织(翘舌音)女(鼻音)(2)你们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师可简单说一说。(3)指导朗读。5、看图上谁也在跟小朋友讲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相机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1)正音:奶(鼻音)了(后鼻音,注意读准轻声)(2)指导朗读。6、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夏天呢?相机出示:竹椅蒲扇萤火虫(1)正音:扇(翘舌音)萤(后鼻音)(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3)指导朗读。7、齐读韵文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复习巩固生字字音。2、这些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3、记一记“奶、织、女、斗”的笔顺。4、反馈检查。5、指导书写。奶:右面的“乃”要写得稍微大些,“ㄋ”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歪了。织:左窄右宽女、丁、斗:都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6、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四、课后练:1、填空:奶:是()结构的字,第3笔是(),第4笔是()。织:是()结构的字,共()笔,第2笔是()。2、比一比,组词:奶()织()丁()斗()女()只()手()头()3、一找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看一看,讲一讲给家长听。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3、在读讲中,学习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求得学问: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出示)谁来说?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留下______枝条)剪去就是“减少”(板书)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平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板书)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王大伯还说了什么?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