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的心理健康.doc

教师的心理健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的心理健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我们的心中,老师似乎永远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永远都是不知道疲倦的辛勤园丁。然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也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容观注的焦点。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40%的教师心理健康不佳;超过60%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有跳槽意向;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这种工作倦怠已经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心灵工程师”。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老师都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烦,我很烦;我苦,我很苦。”一、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在认识方面,他们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就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在我实习期间,有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症状,她不喜欢和学生交流只要学生作业没有做完就大发脾气,并且她不怎么和身边其他老师接触,只是一个人备课、看书,有时她也抱怨学生的愚笨,抱怨学校工作的繁重和学校规定制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教师工作的压力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小学教师的繁重性和复杂性日益显著,使小学教师的观念不适应。其他职业在8小时时间之外,一般都不再从事核工作有关的事情,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做,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等等。而且,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老化的加速以及持续不断地教育改革的需要,老师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现在在小学奥林匹克数学非常火热,所以小学老师就需要学习奥数里的理论和技巧才能更好更准的教学生学习新的方法。还有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二)进修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压力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随处可见,这在教育教学的评定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定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并且评定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评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虽然现在小学不用升学考试,但在学校年级和年级之间,各个区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在竞争,所以分数还是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老师围绕着它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老师们成了追逐分数的机器而失去了教育教学的自由和自主,原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变得呆板、单调、枯燥、乏味,这严重的削减了老师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现在教师的学岣咭渤晌艘恢智魇疲蟛糠?aid="sogousnap0_14">教师除了参加各种岗位培训,还要参加升学考试,进行学习等。否则学历不达标不但影响职称职务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就在我实习的学校,那里的老师没一个月必须要写一篇学习研究论文,还要承担每周年级组教研活动,就这样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造成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职称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强烈的精神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所以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三)育人工作方面的压力从学生的特点来说,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很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部分单身家庭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克服。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带给孩子们快乐中学习的思想,老师在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可是有的老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教师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人控制,学生之间难免有摩擦如老师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教师还必须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医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受到挑战,使之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所以教师感到精疲力竭,随之对工作产生倦怠感。(四)经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