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考模拟(最后一卷)数学试题(原卷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考模拟(最后一卷)数学试题(原卷版).pdf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考模拟(最后一卷)数学试题(原卷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数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XN3,2P2x4mP1x5nP2x51.已知随机变量,且,,则的值为()mnnm1m1nA.B.C.D.2222mx12.已知Ax0,若2A,则m的取值范围是()mx111111111A.mB.mC.m或mD.m或m222222223.若抛物线y2mx的准线经过双曲线x2y22的右焦点,则m的值为()A.4B.4C.8D.84.已知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AB2,BC3,CD4,BD5,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919A.πB.πC.29πD.38π425.1024的所有正因数之和为()A.1023B.1024C.2047D.20486.二维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使用的二维码主要是2121大小的特殊的几何图形,即441个点.根据0和1的二进制编码规则,一共有2441种不同的码,假设我们1万年用掉31015个二维码,那么所有二维码大约可以用()(参考数据:lg20.301,lg30.477)A.10117万年B.10120万年C.10123万年D.10125万年7.在一次数学模考中,从甲、乙两个班各自抽出10个人的成绩,甲班的十个人成绩分别为x、x、、x,乙1210班的十个人成绩分别为y,y,,y.假设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相同、方差也相同,则把这20个数据合并后1210()A.中位数一定不变,方差可能变大B.中位数可能改变,方差可能变大C.中位数一定不变,方差可能变小D.中位数可能改变,方差可能变小ax18.若曲线y有且仅有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切线,则正数a的值为()ex1213A.B.C.D.4433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若bc1,0a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acaB.logalogabcC.cbabcaD.blogaclogacb10.已知圆O:x2y21,圆C:(xa)2(y1)24,aR,则()A.两圆的圆心距OC的最小值为1B.若圆O与圆C相切,则a22C.若圆O与圆C恰有两条公切线,则22a22D.若圆O与圆C相交,则公共弦长的最大值为2fxfy1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fxy,且f11,则()eyexA.f00B.f1e2C.exfx为奇函数D.fx在0,上具有单调性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cosisin12.已知复数zR的实部为0,则tan2______.1i13.已知空间中有三点O0,0,0,A1,1,1,B1,1,0,则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______.14.设函数f(x)x2axb,对于任意的实数a,b,总存在x[0,4],使得f(x)t成立,则实数t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用1,2,3,4,5这五个数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则(1)在两个偶数相邻的条件下,求三个奇数也相邻的概率;(2)对于这个五位数,记夹在两个偶数之间的奇数个数为X,求X的分布列与期望.16.已知在正三棱柱ABC-ABC中,AB2,AA1.1111(1)已知E,F分别为棱AA,BC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111(2)求直线A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11117.三角学于十七世纪传入中国,此后徐光启、薛风祚等数学家对此深入研究,对三角学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倍角公式就是三角学中的重要公式之一,类似二倍角的展开,三倍角可以通过拆写成二倍角和一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