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pdf

(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的全部内容。(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印象本次期末统考是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全册内容,分值50分,试卷由判断题、单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构成。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结构合理,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立足学生实际,紧扣时代热点。试卷中很多题目都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如第10题中学生报名培训班被侵权;第12题和13题子女与父母的交往;18题(2)学生在网络空间转发分享信息时,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同时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人脸识别技术、全国交通安全日、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全国首个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等。2.重视能力立意,兼顾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核理解,既紧扣教材重点,又不照搬教材.如第2题未成年人的含义;第11题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20(1)四大保护的辨别等.但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如20(2)结合情境二,分析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3.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德育功能。试题中利用文字、漫画、图片、故事等内容,创设情境,如13、16题的漫画;19(1)的图片;20题围绕七年级学生李强“上学的一天”创设连续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功能。4。开放试题形式,弘扬传统文化。试题形式别出心裁,具有开放性,如19(2)让学生从三则故事或者名言中选择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谈理解(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和思考,展示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更大的答题空间。19(1)选取传统哲理故事以及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话,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品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二、学生答题情况1.值得肯定之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答题素养初步形成,这从学生的卷面上就可以窥见一斑,材料和设问上都或多或少留有痕迹,这说明学生比较注意审题和审材料,简答题的答题规范比较好,条理清晰。学生能合理安排和分配政治和历史考试的时间,来不及做的情况有所减少,答题的心理素质有所改善。2。需要改进的地方(1)基础知识尚不牢固。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误解,以为开卷考可以查书,知识点不太熟悉没关系,致使做题时仓促应战,要么不分析题意狂抄一气,要么偏离书本知识。如第2、3、11等题,考查未成年人的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知识,明明是书本上的原话,却有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对书本知识不熟悉。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如20(1),请学生判断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然而部分学生不会区分四大保护。第10题的错误率较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于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认识不到位。(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审题时,学生往往忽视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第7题,题目中强调“学生"这一主体,所以要注意排除下列选项中“非学生”的做法.第10题和第15题都是逆向选择,题目中强调选不正确或者错误的,部分学生误选成正确的。18(1)失分比较严重,题目要求“运用(完整)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行为与后果关系的知识,说明网络安全法颁布的现实意义”.这题需要先论述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然后说明网络安全法颁布的意义,而很多同学要么漏答原理,要么漏答意义。19(1)要求将材料编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部分同学填成文字。(3)答题角度比较单一.答题要点随意化,更谈不上全面性,考虑问题缺乏辩证性,容易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面,以偏概全。如18题(1)中,网络安全法颁布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如对国家、对犯罪分子、对公民等,而学生仅仅从某一个角度论述,造成失分。19(2)中,对故事和名言的理解和思考需要多角度,而有的同学草草几句,角度单一.20(2)中,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部分同学只写一个角度。(4)答题规范技巧不足。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