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比较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西医学比较培训课件.ppt

中西医学比较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西医学比较绪论第一节中西医学比较概述(三)两种医学体系(四)临床与预防(五)医学模式拓展下的比较第二节中西医学比较的意义一、促进医学发展二、促进经济发展三、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医学第一章历史的启示第一节同源一、本能救护与劳动创造医学二、从巫医合一到巫医分家三、轴心时代辉煌的医学(一)《黄帝内经》与《希氏全集》的惊人相似之处1.同处于文明的奇迹时期2.都抛弃巫术与迷信3.都强调整体观念4.都注重动态平衡5.都强调哲学指导6.都强调临床观察(二)《黄帝内经》与《希氏全集》同中有异1.功能与结构的偏重不同2.哲学思辩的地位不同3.理论的普适与局限不同第二节异流一、中西医圣的不同范式(一)张仲景与临证医学范式的确立1.张仲景成就的历史背景2.张仲景的成就(1)理法方药为一体(2)确立辨证施治原则(3)方剂学的确立(4)内外妇儿各科的贡献(二)盖伦的解剖生理研究1.盖伦成就的背景2.盖伦的成就二、中西医圣对后世医学的影响(一)中医1、张仲景确立了中医范式(1)定位于“仁术”(2)临证医学范式2、昌盛的中医(张仲景之后-近代)3、中医昌盛的主要原因(1)强大而统一的中国为中医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宽容和兼容并包的文化和学术氛围(3)文人当政对学科的重视(4)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二)西医1、盖伦确立了西医范式(1)纯粹理性(2)结构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的关系2、曲折发展的西医(1)黑暗的中世纪与神学的婢女(2)文艺复兴以后迅速崛起的西医第三节殊途同归一、中西医的冲突与融合二、共创现代医学第二章文化背景与两种医学第一节文化与健康一.文化与人类行为二、文化与躯体健康(一)对身体健康标准的影响1.常态标准2.理想标准(二)影响生理反应(三)影响行为而影响健康三、文化与心理健康(一)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影响1.常态标准2.理想标准(二)影响心理致病(三)影响心理治病(四)影响心理调节方式第二节中西文化与中西医学一、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医学(一)中西方文字的差异及其对医学的影响1.中西方文字差异2.对医学的影响(二)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及其对医学的影响1.语体差异(1)综合语与分析语(2)文学语体与科技语体2.语意差异3.对医学的影响二、中西哲学与中西医学(一)中国哲学与中医1.《易》与中医(阴阳、五行、藏象、辨证、恒动等)2.道家与中医(道法自然、辨证等)3.儒家与中医(仁术、实用理性等)2.西方哲学与西医(实物中心论、还原论、纯粹理性、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等)三、文化的其他方面与中西医学(一)文学艺术与医学(二)文化的其它方面与医学第三节中西医学共有的文化精神一、医学与人文精神(一)以人为对象和目的1、只有以人为目的才能被人们所追求2、为人服务的科学必须接受人的规范的约束(二)医学的主体和对象是人,研究和服务都离不开人文方法(三)医学充实和丰富着人文精神二、医学与科学精神(一)什么是科学精神(二)科学精神五要素1、献身科学2、纯粹理性3、怀疑的意识4、批判的理性5、谦恭的态度第三章、中西医学认知方法比较第一节西医的认知方法一、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与解剖观察法二、要素质与还原方法三、证实、证伪与实验方法四、西医的逻辑特征第二节中医的认知方法一、有机自然观、机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二、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三、“道”与心悟诸法四、中医的逻辑特征第四章相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的理论一、哲医文浑然一体二、整体观和辨证施治三、中医全息论四、机能为核心的藏象学说五、物质基础六、病因学说七、着眼于健、立足于调节第二节西医的理论一、两次分化以后的西医理论二、结构学科与机能学科三、病因学说四、着眼于病、立足于防治五.物质基础第三节、中西医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交融状况一、西医对中医在研究方法上的影响二、、西医对中医理论研究的影响第五章殊途的临床第一节艺术化与科学化一、医学与文学艺术(一)作为科学的医学,与艺术有共同的特征1.真与美是统一的(1)美以真为基础(2)真以美为表现(3)真与美有共同的形式2.科学与艺术都追求普遍性3.科学与艺术都强调创造力4.艺术对科学有重要作用(二)作为艺术的医学1.作为人的学科必须体验和表达人的感情2.作为价值学科必须体现主观价值3.追求美,表现美4.抽象与具象的统一5.个性化二、艺术味较浓的中医临床三、科学性较强的西医临床第二节辩证与辩病一、中医辨证(一)辨证模式选择的依据(二)中医辨证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1)辨证观(2)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