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易错题练习优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易错题练习优质资料.doc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易错题练习优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易错题练习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易错题练习(满分100分,每题10分,题目都是做过的哦,请认真作答,必要的时候请把图形画在旁边,关键词圈出来。)班级:姓名:分数:1、一个长方体盒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如图),将它用绳子捆住,打结处用去10厘米。共需准备多长的绳子?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9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另一根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3、要制作一节长、宽都是12厘米,高1米的铁皮烟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4、(1)将3个表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用6个这样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5、一个长方体木块,如果他的高减少3分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0平方分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6、把2个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高为5分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分米?最小是多少平方分米?7、用一根4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是宽的3倍,高是宽的2倍,在这个框架的表面糊上白纸,白纸的面积是多少?8、小明有一套书本共4本,每本长21厘米,宽14厘米,厚3厘米,他打算为这套书做一个盒套。做这个盒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9、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深2米。(1)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在游泳池内壁与底面铺上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需多少块?(3)沿游泳池的内壁1.5米高处用白漆画一圈水位线,水位线全长多少米?10、如图是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做一种玩具。这个玩具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执教者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在这以后,概括出表面积的含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前两节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透彻,特征熟练,况且本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欲望强,我想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我班学生能够顺利的理解和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更能熟练的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相关数学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出发,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2、新课标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为学生创设了剪一剪、量一量、看一看、算一算等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3、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面对有挑战问题时,老师适时引导小组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