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念珊****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循环》教学反思.docx

《水循环》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循环》教学反思《水循环》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循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水循环》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④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阅读相互联系的水体,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3、教学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自学】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从状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3、水圈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板书)【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观察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师: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生:雨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水循环的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2、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3、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4、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其他学生改正错误的地方。教师总结: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名称。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1、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三、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存在空间—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形式—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示意图略)2、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教学反思2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课中,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气孔是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书本中一些很专业的名词学生本来就难以明白,如果教师的讲述过于平淡直白,就更加索然无味。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件事,远比听到,看到一件事要深刻的多。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去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呢?于是我又想到了“动起来”这一招。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叶片的结构,了解了气孔的形态结构之后,我便让学生分组设计情景表演——“我是叶片上的小气孔”,学生们纷纷讨论开来,并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方式。他们用两个人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气孔”,然后由一名解说员进行解说,一步步引导其他同学认识气孔的“内壁”和“外壁”,用小纸片或者另一个同学扮演二氧化碳和水份从“气孔”里通过,不仅表演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还讲述了气孔运动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