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场地设计的工作要点第5讲场地分区与建筑布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图解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一)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二)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三)场地分区的前提——1、场地使用分析场地分区的前提——2、使用功能特性场地分区的前提——3、功能组成内容场地分区的前提——4、使用者需求分析实例:深圳大学教学中心区场地分区场地分区的思路内容分区—分区的依据(一)内容分区—分区的依据(二)空间的主与次:按照场地中项目的功能来划分内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和辅助空间。如博物馆的陈列室是主要功能空间;库藏和研究部分是提供服务的次要空间;锅炉房、车库、配电间和机械设备用房等为辅助空间。空间的内与外:对外空间与场地主要功能相联系,直接供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使用,对内空间用于内部作业,主要供工作人员使用,一般不对外来人员开放。如食堂的餐厅部分属于对外空间;厨房、库房部分属于对内空间。内容分区—分区的依据(三)内容分区—各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内容分区—各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用地划分均衡的方式:对于项目内容多样复杂的场地,一般采取用地均衡的方式,将场地内容均衡地分布,使每部分用地都有相应的内容,从而都能发挥作用。直接将用地较均衡地细划为较小的区域,将内容在满足自身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分解,组合到各区域中,使每个区域各有其用;先根据不同的性质将用地划分为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使场地整体划分明确,然后进一步调整各区域之间用地面积的比例关系,并对各区域用地再次细分,从而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相应内容的均衡分布。用地分区——总结建筑布局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用地大小和形状用地形状实例分析(一)用地形状实例分析(二)地形地貌植被景观植被景观实例分析地区气候及场地小气候地区气候及场地小气候分析(一)建设现状周围环境功能要求功能要求实例分析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建筑朝向的选择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影响建筑间距的其他因素建筑间距实例分析计算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系数为1.62H=3.60╳4+1.10+0.45=15.95(m)H’=H-(0.45+0.90)=15.95-1.35=14.60(m)D=1.62x14.60=23.65(m)确定防火间距教学楼的耐火等级为三级三级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为8M确定防噪间距教学楼之间的防噪间距为25M,如采用吸声材料装修,间距可为18M确定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为25M时,可同时满足所有要求;如果采取室内吸声措施间距可为23.65M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布局方式与群体组合建筑群体布局方式—以空间为核心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建筑的群体组合群体组合,就是将场地中各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场地总体布局时,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需仔细研究各单体之间在空间形态上的相互关系。1、居住建筑的群体组合:住宅群体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混合式(1)行列式各幢建筑以一定间距互相平行布置,形成有规律的整齐排列。优点:利于获得良好日照和通风,便于工业化施工,对于地形有较强适应性。缺点:易受穿越交通的干扰,群体空间较为单调,可识别性较差。在具体布置中应避免“兵营式”的排列,可采用单元错接、山墙错落、成组改变方向等布置手法,产生景观的变化,通过南梯、北梯组合形成“面对面”的交往空间,结合绿化丰富环境,创造庭院空间。(2)周边式建筑沿地段周边布置,中间围合成较封闭的内向性院落空间。优点: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围合的内院安静而不受外界干扰,安全感强,便于邻里交往,增强认同感。缺点:部分户型朝向较差,通风不良;转角单元不利于抗震要求,也难以适应地形的起伏变化。比较适合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以及地形规整、平坦的地段,而一般不适于湿热地区采用。(3)点群式形态独立的建筑呈散点状布置。多用在低层独立住宅、多层点式或高层塔式住宅中,围绕组团绿地或结合底层公建裙房沿道路、河岸成组布置,自由灵活。优点: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日照、通风,且机动灵活的形式能适应不规则的场地形状和起伏变化的地形条件,可形成虚实对比、错落有致的空间景观。缺点:用地不够经济。在寒冷地区,北向的住户得不到阳光,还要受寒风侵袭;过多的外墙面积和分散的布置形式不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和防风。(4)混合式在完整的居住小区规划布局中一般很少仅选择单一的布置方式,而往往吸取以上各种基本形式的优点,避免其弱点,将几种形式变形组合或综合运用。优点:这种布置可充分结合场地的地形、气候、景观朝向和现状条件等,成组成群灵活布置,形成丰富变化的空间形态。万科·第五园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容积率1.1一、二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