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策略》课题研究方案.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策略》课题研究方案.pdf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策略》课题研究方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策略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学生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它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多,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随心所欲,随意布置课外作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减轻学生负担呼声的高涨,有些人甚至主张取消课外作业。我们认为不妥,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作业还是必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设计、管理、评价课外作业。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关于课外作业的很多问题,主要有:(1)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课外作业环境。大部分的孩子很少有自己固定的书房,而家长心不在焉,在孩子做作业时看电视或接待宾朋,造成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外作业质量不高或没有完成课外作业。(2)学生家长缺乏得当的课外教育方法。很多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课外教育少之又少,又缺乏得当的教育方法,不能及时给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3)学生缺乏端正的作业态度。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是是先玩后做作业,但时间一紧,就应付作业,字迹潦草,造成作业错误率高。(4)学生心理自控能力差。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离开了老师的监督,他们就会逐渐滋生自由散漫的习气。(5)原有失败经历的干扰。对一批后进生来说,课内作业已无力完成,课外作业就更不用说了,课外作业的难度常常使他们无法胜任自己,懒于思考。仔细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外作业是“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课外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课外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但事与愿违,“熟”也能“生笨”!传统的课外作业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冷落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过程与作业评价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即使作业评价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时至今日,有许多班机的课外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评比,甚至让学生抄写课本中的例题例句,结果作业千遍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学段进行数学学科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二、课题的界定1、概念界定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内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自学习惯,掌握相应的技能。2、课题界定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基于这样思考,又便于研究,本课题着眼于义务教育阶段第一学段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状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有: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作业类型齐全、形式多样,给我们的作业设计研究以启发。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是以很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课外作业目的的。教师不仅从课外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从课外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不仅从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从课外作业对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影响等来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从而把课外作业变成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中介。给我们的启发: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课外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形成学校、课外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国内的作业设计研究较多,但大多是研究课堂练习设计的,并且以研究小学高年级的居多,我们的研究从一年级开始,研究低年级的课堂之外的作业设计。四、理论假设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