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doc

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热带海洋学报Vol.21,No.1第21卷第1期2002年1月JOURNALOFTROPICALOCEANOGRAPHYJan.,2002文章编号:100925470(2002)0120048三亚湾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及溶解无机氮的垂直分布特征董俊德,王汉奎,张,黄良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海南三亚572000)摘要:根据2000年4月—2001年3月在三亚湾的定点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6—8月份受外来冷水上升流的入侵和影响,使该湾水域在该季节形成明显的温跃层,底部和中部有明显的低温层。在上升流入侵期间,该湾水域平均温跃层强度为0.138—0.283℃·m-1,最大温跃层强度为0.419—0.440℃·m-1,底部最低水温在22℃左右。9月—翌年3月温跃层消失,海水混合流动充分,温度垂直分布均匀。3月份水温开始升高,至5月水温总体升至最高,并由于高气温及强太阳的辐射作用,5月份形成温跃层。溶解无机氮(DIN)的分布特征表明,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冷水上升流入侵季节,其含量明显提高,比平时分别提高:10.20%(表层)、37.20%(中层)、83.81%(底层)和64.04%(表层)、82.96%(中层)、119.41%(底层)。氨态氮不直接受上升流影响,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关键词:三亚湾;冷水上升流;溶解无机氮(DIN);温跃层中图分类号:P714.4文献标识码:A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洋环境的特征生态系统,就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低营养盐含量,能维持生物高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至今还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5,尤其是生态系统内部的氮素来源,至今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目前比较公认的氮源途径1,6,一是来自陆源氮和降雨提供6,二是海洋的上升流、风生涌流作用或营养盐丰富的冷水团入侵4,6提供,三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及其共生体的自营养过程,即其生态系内与之共生的海洋固氮生物7—10提供,如海洋蓝藻微藻垫生态群落和固氮细菌等的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氮源给生态系统以维持高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三亚湾位于18°12′—18°18′N,109°21′—109°29′E,是我国典型的热带海湾,同时也是我国珊瑚礁发育较好的海湾。过去对三亚湾研究极少,本文首次对三亚湾区域的海洋环境进行定点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三亚湾生态区域的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了解该生态区域内溶解态无机氮(DIN)的背景特征及季节变化特点。1调查与方法在三亚湾设12个监测站,其中3号站为定点监测站,本文的数据主要取自该站,其他站为综合观测站(图1)。收稿日期:2001205229;修订日期:20012082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06009)作者简介:董俊德(1965—),男,安徽省肥西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和微藻生物学研究。在3号站每月进行10d(特殊天气下8—9d)的监测,测定水温和各种溶解态无机氮。水样用颠倒采水器采集,采样层次为表层(0m)、中层(8m)、底层(15m)。使用Quanta水质监测系统(美国产)现场测定表、中、底层的海水温度。NO32N,NO22N,NH42N,DIN的分析均按《海洋调查规范》1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2结果与讨论2.1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及垂直分布特征海水温度是珊瑚礁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不仅影响珊瑚礁的生长发育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2,而且对海洋渔业资源13和海洋气候变化14有重要影响。对海水温度的季节性垂直分布进行长期监测,可了解南海深层冷水上升流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的季节、强度及特征,为上升流对珊瑚礁生态系统输入无机氮源的研究提供依据。2000年4月—2001年3月3号测站水温垂直分布特征见图2。由图2可知,2000年4月水温在表、中、底3层开始有差别,但相差较小,尚未真正形成温跃层。监测的10d中,平均温度表层为26.68℃,中层为26.49℃,底层为26.22℃,表层最大值为26.92℃,底层最小值为25.23℃,水温总体比2001年3月有明显提高。2000年5月的表、中、底层水温都比4月有明显提高,提高的幅度从大到小为表层>中层>底层,平均水温表层为29.41℃、中层为28.47℃、底层为27.44℃,3个层次有较明显的温度梯度,形成温跃层。王昭正等15指出南海南部海区在4—5月份热量摄入最多,且该温跃层的变化幅度较大。在监测的前半段,3个层面间有较大的温跃层,各层面之间的互相交换对流功能较弱。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