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合集]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解读文本。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xxx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布置作业:(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语文教案篇2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第5课《手指》教案共1课时总8课时。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自学题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预习探究: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教案《第5课《手指》教案共1课时总8课时》。三、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四、品读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朗读。1、理解要点如下:(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五、巩固延伸: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