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niánlíng),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判断:血钙正常(zhèngcháng),就是不缺钙,就没有患骨质疏松。有骨质增生,就不可能患有骨质疏松。喝骨头汤能补钙。二、典型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1、疼痛疼痛部位包括胸、背、腰、膝等,可有腰背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zēngjiā)时疼痛加重,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还有抽筋2、脊柱变形3、脆性骨折►诊断:病史和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确诊依赖于X线检查或骨密度测定。目前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法:双能X线吸收法: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2.5<T<-1为骨量低下,-1≤T为正常值。8三、防治骨质疏松症药:(1)促进骨形成:钙剂、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2)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类,依普黄酮,雷洛昔芬,雌激素类,降钙素。(3)刺激(cìjī)骨形成:氟制剂(氟化钠等),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骨生长因子。第一亚类钙剂和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作用特点1.碳酸钙用于预防(yùfáng)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手足抽筋,骨发育不全,佝偻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2.葡萄糖酸钙(1)钙缺乏——急性血钙过低、手足抽搐。(2)过敏性疾病。(3)镁、氟中毒的解救。(4)心脏复苏(如高血钾或低血钙、或钙通道(tōngdào)阻滞剂引起的心功能异常的解救)每1g葡萄糖酸钙含2.2mmol(89mg)钙。3.骨化三醇即1,25-(OH)2-D3,是钙在肠道中被主动吸收的调节剂,通过与肠壁细胞内的胞浆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大量合成(héchéng)钙结合蛋白,从而促进肠细胞的钙转运,使肠钙吸收入血。临床应用:①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②由钙质沉积导致的纤维性骨炎和其他(qítā)矿化不足患者。③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患者。④甲状旁腺功能低下。⑤严重肾衰竭,特别是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内源性骨化三醇合成明显减少。使用骨化三醇可纠正低血钙,缓解肌肉骨骼疼痛。4.阿法骨化醇即1α-OH-D3,作用类似骨化三醇,口服经小肠吸收(xīshōu)后,在肝内经25-羟化酶作用转化为1,25-(OH)2-D3,参与骨形成和骨吸收(xīshōu)的代谢调节。(二)典型不良反应1.钙剂:嗳气、便秘、腹部不适。过量出现高钙血症,表现为畏食、恶心、呕吐、肌无力、心律失常。2.维生素D:软弱、嗜睡、头痛。关节(guānjié)周围钙化、肌肉酸痛、肌无力、骨痛、肾结石、多尿、肾钙质沉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三)禁忌证1.钙剂(1)高钙血症及高钙尿症者;患有含钙肾结石者。(2)结节病患者(可加重高钙血症);有肾功能不全的低钙血症患者。(3)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易诱发心律不齐)。2.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1)高钙血症有关疾病(jíbìng)。(2)有维生素D中毒迹象者。(超15万IU/日)(3)妊娠期。(四)药物(yàowù)相互作用与维生素D、避孕药、雌激素合用能增加钙的吸收。碳酸钙应避免与左甲状腺素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合用。二、用药监护(一)选择正确的补钙方法(1)补钙同时宜补充维生素D,维D是有效钙吸收过程(guòchéng)所必需的。(2)钙吸收随着钙的摄入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阈值后,摄入量增加,钙的吸收并不同步增加。(3)食物中尤其是蔬菜(如菠菜)和水果含有草酸和磷酸盐,可与钙形成不溶性的钙盐;食物中的脂肪可与钙形成钙皂,影响钙吸收——清晨(qīngchén)和睡前各服用一次为佳,错开与食物服用,最好是餐后1h服用。(4)若选用含钙量高的制剂如钙尔奇D,则宜睡前服用;碳酸钙用于肾衰竭者降低血磷时,应在餐中服用,最好是嚼服。(二)补充钙剂宜同期应用降钙素补钙主要是增加血液中的钙,而并非直接进入(jìnrù)骨骼中,而血钙只有进入(jìnrù)骨骼中才能发挥作用。人体的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C细胞分泌,作用是抑制骨钙丢失于血液中,同时将血液中的钙沉降在骨骼中,从而增加骨钙含量。即补钙与补充降钙素结合,能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症,同时又避免血钙过高而发生危险。骨质疏松(shūsōnɡ)者——血钙水平有可能正常甚至偏高,但骨骼中缺钙。长期血钙偏高——诱发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老年期痴呆;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泌尿、胆道结石等。——因此,在补钙同时,宜同步补充降钙素。(三)严格控制维生素D的剂量维生素D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的安全域较窄,若大量连续应用可发生(fāshēng)中毒。(四)监测血钙和血肌酐浓度。第二亚类双膦酸盐类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骨吸收抑制剂。抑制晶体(jīngtǐ)的聚集和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