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10课时)大单元作业设计.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10课时)大单元作业设计.pdf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0课时)大单元作业设计.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主要内容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休性。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习作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单元学习目标字词句1、会写“蒜、醋”等34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38个词语。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到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3、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4、朗读并背诵《长歌行》。口头表达1、能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交流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体会到的情感。2、结合《十五夜望月》里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和同学交流古诗词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书面表达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出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3、能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仿照《腊八粥》的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单元整体设计思路第一、双减后的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以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整个作业过程不再拘泥于抄写、背诵、做试卷做习题,更多的是实践作业、亲子作业,还能灵活选择作业的多少。第二、双减之后的作业尽可能的体现个性化和精准化。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给他们多一些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体会到生命的独立和尊严。课时安排《北京的春节》2课时《腊八粥》2课时《古诗三首》2课时《藏戏》1课时口语交际:《即兴发言》1课时习作:《家乡的风俗》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第一课时(30分钟)一、字词识记展风采(朗读下列词语,并将老北京话用“”圈出来,含有多音字的词语用“”画出来)杂拌儿、熬粥、张灯结彩、万象更新、蒜瓣、零七八碎儿、通宵、闲在、擦黑儿、小贩、娴熟、截然、玩意儿、间断、燃放、蜜饯、翡翠、彩绘、鞭炮、正月、摆摊儿、二、小组合作理脉络(小组合作进行填空,并将表格中人们的活动填写完整)1、课文是按照()顺序来书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人们的活动腊八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除夕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3、课文中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1)详写:(2)略写:三、动手写作创新高(根据图片当中的春节活动写一篇小练笔)设计意图: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具有适应生活的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传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等要求,设计了以上几种题型。第一题为基础题,字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熟练的掌握字词,并将词语可以进行归类整理,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更加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思考能力,不会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在讨论中获取答案。第三题以课后小练笔的形式出现,充实了课文内容,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潜能,又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握了新课标的要求,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第二课时(30分钟)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