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定稿.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2.3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精神分析定稿.pptx

新精神分析定稿.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新精神分析论是西方现代的一个哲学思潮,也是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的一个学派。它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从经典精神分析论中(除弗洛姆之外)分化出来的。新精神分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精神分析是指在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方面并没有脱离弗洛伊德体系,而同时又对经典精神分析论有所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理论:主要包括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霍妮、沙利文和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等。就狭义而言,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经典精神分析论转向新精神分析论的过渡阶段。而美国的社会文化派则属于新精神分析论的特有范畴。一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二、新精神分析学派兴起的根源(二)哲学基础以詹姆斯为首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占统治地位。这种思想强调立足现实与功用。机能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心理现象对环境的适应作用的思想,与新精神分析所强调的人格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精神是相容的。(三)心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派的产生一方面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以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者掀起了一场反本能的运动,为精神分析派文化论的出现扫清了障碍。另外,在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奥尔波特为首的社会心理学家摈弃了麦独孤的本能论,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美国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精神已成为当时的潮流。(四)科学发展的背景:美国是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最深的国家,自20世纪3O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学、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例如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部落民族时发现,不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子女抚养方式的部落间,心理上有一定的差异。部落民族与现代社会中的人相比较,其特殊性更为明显。这些人类学的发现,引起一些精神分析家们重新对传统的本能论进行思考。三、新精神分析的特点第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例如,霍妮的“基本焦虑说”、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等。特别是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学家,完全承认社会变量对人格的影响,乃至于很少应用“本能”这个概念,他们较多地用个人生活史而很少用先天的力量来解析人格的发展。第三,重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弗洛依德只重视患者的自由报告和过去经验的回忆,新精神分析学者日益重视把传统的分析方法与实验心理学联系起来,增加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新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和卡丁纳等人还采取跨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人格,把人格问题放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去考察,这种方法可以检验人格理论的普遍性。第四,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弗洛伊德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虽然很重视,但主要是以他的病人对童年经验的回忆为依据,并且他的研究是同生物决定论的观点和方法相联系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大都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以直接研究童年时期的发展过程。他们对生物的因素越来越不关心,而主要通过从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结构来说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第五,人性善观。弗洛依德的理论观点是倾向于性恶论,他认为人性归结为自私的、邪恶的,人完全受无意识的私欲和攻击本能的支配。新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自尊和对自尊心的启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理性的,人有能力发展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并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是一种性善论观点。第一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阿德勒的生平18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维也纳医学18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99年他在维也纳开设了他自己的诊所。1902年他拜读了弗洛依德《梦的解析》一书后,撰文为弗洛依德的观点辩护。为此,弗洛依德邀请他和另外三人一起协商开创“周三精神分析协会”(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前身)1910年阿德勒成为该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和协会杂志《精神分析杂志》的主编。但阿德勒不赞同弗洛依德的性本能理论,他发表一系列文章公开轻视性因素而强调社会因素,这使弗洛依德大为不满,终于导致1911年与弗洛依德分道扬镳。此后,阿德勒和他的追随者成立了一个“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年他把其理论体系称为“个体心理学”,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学派。1926年他访问美国,受到教育界人士的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2年任长岛医学院教授,1934年定居美国。1937年在欧洲讲学途中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发而病逝于苏格兰,终年67岁。阿德勒的主要著作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一)器官缺陷与补偿1.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2.器官缺陷两方面的作用(二)自卑感1.自卑感具有普遍性2.自卑感的双重作用什么是神经症?3.侵犯驱力和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