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之我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奥数之我见.doc

奥数之我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奥数之我见数学竞赛是1894年在匈牙利开始的.苏联把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相提并论,与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联系在一起,称数学竞赛为数学奥林匹克.1956年,罗马尼亚数学家罗曼教授提出了倡议,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于1959年7月在罗马尼亚布拉索夫举行,以后基本上每年举行一次.1956年,华罗庚说:“我们也要搞数学竞赛了”.这位自学成才的、在国际上享有著名声誉的中国数学家在1956年就担心过,这一工作会不会扰乱学校的正常工作?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告诫我们要小心从事.实践表明,华先生的担心终于还是发生了.1当前“奥数”热的缘由1.1可择校或加分或免试入学从《青少年中的数学健儿们在数学奥林匹克中大显身手吧!——给北京高二高三同学的一封信》中看出,当时激励青少年积极参加数学竞赛的方法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免试进入自己所愿的大学”.《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8类资格中,与奥赛有关的占了3类.小升初考试的取消,直接导致了“奥数”成为选拔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就业形势的严峻、学历的重要性促使高中学生争着进重点大学,而“奥数”理所当然地成了敲门砖.1.2提高数学成绩有些家长是抱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奥数’能培养人的思维”、“‘奥数’能提高人的数学能力”的想法把孩子送去“奥数”班的.家长普遍认为,难题会做了,平常题目更会做,数学成绩当然上去了.还有家长认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能够有效带动数理化等其他科目的学习.1.3经济利益的驱动“奥数”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敛财的工具,“要想富,教奥数,仨月赚下房首付”成了公开的秘密.“奥数热”催生了包括教育培训、教材出版、房屋租赁等行业在内的庞大的“奥数经济”.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北京“奥数”市场规模一年20亿.“奥数经济”繁荣表象的背后是被异化的考试经济.2数学竞赛在中国的教育价值众多学者认为,数学竞赛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利于大面积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但是,数学竞赛在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上述教育价值提出了质疑.2.1扼杀了大多数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青少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能来自于两方面:(1)数学的重要性.因为数学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许多高新技术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一种数学技术.(2)解数学题的快乐.因为充满创意和挑战的数学问题着实让青少年有机会体验灵感突然来临的惊喜,体会到科学发展的独有的趣味,产生了在开拓探究工作中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可是,“奥数”是有难度的,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奥数”不是激发而是扼杀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学习“奥数”的动机不是来自自我,而是基于家长的嘱咐:“考‘奥数’,才能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另一方面,当前的“奥数”教育搞的是应试教育,长时间、高强度的机械训练只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偏题、难题、怪题导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2.2阻碍了大多数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思考一道“奥数”题,值还是不值?对于某一部分青少年,或许非常值得,但对大多数青少年会是徒劳无获的.“奥数”占用了青少年过多的课余时间,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尤其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平民”孩子,他们只有通过“拼命的努力”去争取进好学校的机会,他们不得不用5个学习美德激励自己“苦读”,往往因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产生对父母及家人的愧疚感,造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现象.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问的增长,还包括为人处事,但一些学生进入奥数训练后,每天埋头学习,朋友减少了,接触的知识面也很狭窄,有的学生因此毁掉了自己的前途.青少年本应是健康快乐、天真无邪的一代,不应让他们过早地承载太多成年人的压力;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喜好,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2.3选拔不出真正的数学人才诚然,在历届IMO的优胜者中,有一些外国选手后来获得了数学界相当于诺贝尔奖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FieldsMedal),可是至今在中国还没有.我们认为中国当前的“奥数”培养不出真正的数学人才,理由有二:(1)中国学生学习“奥数”蒙上了太多功利色彩,缺乏纯洁的兴趣.“大家是带着目的去学数学、拿奖牌,没有几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做数学”,一些奥数高手未能成为数学家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奥数本身,而是急功近利,这一点陈省身看得最明白,他说:“中国之所以出不了高斯,乃是因为聪明人都想着升官发财”.(2)解题能力不能等同于研究能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数学学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