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八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8 第1讲.ppt
上传人:康平****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八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8 第1讲.ppt

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第1部分专题八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8第1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7考点解读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重点理解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资源利用与经济、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2.掌握气候变化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经济的影响,掌握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了解我国治理气候问题的措施和成就。3.认识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掌握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两个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第1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年考情回顾高考对该题型的考查多为选择题,选修环境保护偶有涉及。命题方向主要有:(1)水资源及水污染问题;(2)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2.水资源紧张的问题(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①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干旱地区和季风地区缺水的主因。②蒸发量大,下渗多是内流河流经的沙漠气候区缺水的主因。③地形陡峭,河流短促,地表水难以储存是降水量较多的岛屿地区缺水的主因。④下漏严重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因。⑤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是人口密集地区缺水的主因。⑥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弱,主要发生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2)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1.(2016·江苏卷修改)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2013年()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②供水总量增大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④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2)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1)题干中“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从供水量看,2013年略少于2003年,再考虑经济发展等因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从“用水对比图”与2003年相比,判断2013年用水结构、生活用水的增长状况。(2)从该城市供水来看,地下水数量最大,说明该城市用水紧张;南水北调增加该城市的水资源数量,水资源增加影响供水和水资源使用。【变式考法】(1)在上述题1中,2003年以前该城市主要的供水水源是________,分析这一做法的弊端。答案: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面沉降,破坏地表及地下建筑设施,吞噬土地、水面;地下水水质下降;沿海地区可能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水咸化。2.(2016·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1)~(2)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植被对水资源起到滞蓄作用,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延长蒸发时间,从而增加蒸发量。第(2)题,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纳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淡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雨季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植被增加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没有作用。水资源缺乏类型及解决措施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