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肠外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肠外营养分为:㈠完全肠外营养㈡部分补充肠外营养肠外静脉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肠外静脉营养的适应证:有营养支持指征,不能从胃肠道进食或胃肠道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时。☆因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胃肠道摄食者☆严重烧伤和严重感染→胃肠功能抑制、消耗↑☆消化道需休息或消化不良: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特殊情况: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整理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注: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出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暂时不宜进行PN。肠外营养的禁忌证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肠外营养输注途径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取决于病人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预期使用肠外营养的时间、护理的环境(住院与否)以及原发疾病的性质等因素。整理住院病人最常选择短暂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插管;非住院环境的长期治疗病人,以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或植入皮下的输液盒最为常用。◆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3.经中心静脉置管皮下埋置导管输液◆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证:①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H2O者;②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③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优缺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机械、感染),且容易早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缺点是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长期使用。◆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适应证: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者。◇优缺点: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活动和护理,主要并发症是气胸。经颈内静脉置管使转颈活动和贴敷料稍受限,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及置管感染并发症稍多。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贵要静脉较头静脉宽、易置入,可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但增加了血栓性静脉炎和插管错位发生率及操作难度。不宜采用的肠外营养途径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前者的置管错位率高,后者的感染性并发症高。PN的并发症与静脉穿刺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气胸、管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错位或移位、静脉炎、血栓栓塞、纵隔气肿及其他机械性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感染或脓毒症肠源性感染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体液紊乱1、护理诊断: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知识缺乏有关护理目标:焦虑恐惧减轻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细心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向病人解释外周静脉营养的目的及必要性,关心安慰患者。效果评价:焦虑及恐惧减轻2、护理诊断:不舒适与外周静脉营养时间长、长时间卧床有关护理目标:患者不适感减轻或无不适感护理措施:1、注意巡视患者,按时更换体位,保证患者体位舒适,调节合适的室温保证患者的舒适2、根据提供的溶剂合理控制输液速度3、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可根据遗嘱予以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效果评价:患者不适感减轻3、护理诊断:有关并发症①与静脉穿刺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气胸、管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错位或移位、静脉炎、血栓栓塞、纵隔气肿及其他机械性并发症。②感染性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感染或脓毒症肠源性感染③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体液紊乱护理目标: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护理措施:㈠观察和预防并发症1静脉穿刺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①气胸:当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并加强观察②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应立即压迫针并压迫局部③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④空气栓塞:可发生于静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