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称象》第二课时教案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称象》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多思多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1、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及优点。2、逐渐培养学生“多思多察”的好习惯。三、教具:小黑板、贴图、玻璃盆、纸船、玩具象、石子、天平。四、教程:(一)、齐读生字。(二)、学习第四段。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别人送给大官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又高又大),身子?(生:像堵墙)腿?(生: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难倒了官员们,同学们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生:曹冲)2、他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在课文里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生自读自勾)3、指名读勾画内容。师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曹冲真是个聪明的小孩,那么曹冲的话该怎么读才好呢?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再指名读,喜欢的人读。请小声读一读,看看曹冲的`方法可分为几步?指名说,师在黑板上标出步骤。曹冲的方法管用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实验一下呢?在实验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称象的步骤。(生读,师贴大象图、石头图、木船图演示)为了验证实验结果,请在最后用天平称一称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否相同。4、生分小组做实验。汇报:指名说实验结果。齐读第五段。(三)、学习第三段。1、实验中你们体会到曹冲的方法好在哪儿?(a、不用做大秤;b、不用宰大象。)2、曹冲是如何想出这个好方法的?指名答。(生:倾听大臣们的议论,从大臣们的话中找出可行的方法。)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评一评,同桌互相练读,再指名读,指导读出大臣的语气来,全班齐读大臣的话,师读叙述人的话。(四)、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愿意向他学习吗?学什么?(同桌互说,指名答。)(五)、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曹冲的聪明。(六)、如果在今天,你会用什么好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小组讨论,指名说。)(七)、师小结:今天这堂课,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开动脑筋,想办法,你们刚才想出的办法也很不错。同学们,只要肯多动脑筋,多观察,你也能和曹冲一样做个聪明的孩子《称象》第二课时教案2课时目标: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课前准备: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官员秤杆微笑称象一堵墙宰割下沉搬运砍树(称秤)(微)2、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二、学习第3、4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谁官员们曹冲称象的方法砍树造秤称象借用船与石头来称宰割大象称象2、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3、学习曹冲的办法: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2)归纳步骤: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3)实验演示;4)朗读体验;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三、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2、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四、拓展延伸: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五、课堂作业:完成二分册T4、5、6。《称象》第二课时教案3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二、范读课文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三、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