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分享】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探析(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品分享】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探析(完整版).doc

【精品分享】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探析(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品分享】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探析(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探析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异,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应运用新思路、新办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也总是从经济开放部门与经济开放区域起步。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西部的开发、发展与大开放的关系将更为密切。而开放离不开贸易,对外贸易不仅是各国对外经济开发最古老的形式,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是对外经济开放中最重要、最大量的活动。在对外贸易中,培养、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及正确选择对外贸易战略,从而获得贸易利益是对外贸易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对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等九省和自治区)而言,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选择有利于发挥该优势(或潜在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渊源与现状西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有着悠久的贸易传统。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古代的“经济特区”,发挥了对外(特别是对中亚地区)交流的窗口作用。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得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泽和俊教授曾指出:“丝绸之路是古代罕见的国际贸易通道,是联结欧亚大陆的动脉、世界发展的主轴、现代文明的母胎,它为欧亚广大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汉代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当时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诸国的贸易往来达到空前规模。至清朝,西北地区与中亚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自由贸易。只是到了近代,西部地区的沙漠化倾向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致使“丝绸之路”辉煌不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强国。但是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一度低迷,一直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对外贸易依存度长期偏低,1996年,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9.4%,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5.55%,东部则高达48.49%;其贸易绝对额只有109.75亿美元,约为广东省的1/10,仅占全国贸易总额的3.78%。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上,首先从进口来看,西部地区处丁•能源、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原材料供给较为充足,因而主要进口机电产品、钢材、化工材料、汽车及其配件、化肥、农药等物资生产资料,且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如美国、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其次,从出口来看,西部地区主要出口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近年来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出口商品结构已初步完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品为主的第一梯级转换。以较具代表性的甘肃为例,1998年该省出口初级产品比重占11.5%,工业制成品占88.5%,其中,工矿产品占78.4%,农副加工品占12.6%,农副初级产品占9%。迄今为止西部地区出口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对香港、日本、美国、独联体、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就占西部地区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中亚和西亚地区在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加大。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一)与东部相对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理论及实证分析传统国际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国际贸易的根源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本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而形成国际贸易。比较利益学说指的是:不同国家生产的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差异,各国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双方获取最大利益;资源禀赋学说指的是: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即劳动、自然资源、资本等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因此,各国在生产使用本国最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并参与国际贸易时,可以获得最大利益。这些理论不仅是西方全部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它们同时也构成了大量经验验证的理论基础。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其原来具备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却日渐削弱,以致于在国际市场上逐渐丧失了其比较优势。那么,相对东部而言,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表1显示了1996年东西部地区及全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差异,表2则对他们在该年度的单位工资产值和单位产值工资额进行了比较。表11996年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地区省份国内生产从业人口从业人口人均职工平均总值(亿元)(万人)年产值(元)工资(元)西藏64.53115.6756118930四川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