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建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福建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doc

2011福建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福建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港尾中学生物教研组陈志凤对每一年的高考试卷的分析能更好掌握高考的方向,更好指导教学,避免平时课堂与高考南辕北辙,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因此尤为重要。一、试题分析2011福建理综生物卷总分80分,由5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组成。各试题的难度既有较易题、中等偏易题,又有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等,力求有较好的区分度。考查生物科学素养试题中理解能力的要求所占比例最大,注重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旨在体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同时,试卷中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考查共有21分,占26.3%,凸显其重要地位。各模块比例均衡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共考查了24个考点。其中遗传、代谢、人体内环境稳态、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的内容较多。具有部分跨模块的试题,适当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必考内容占87.5%,其中模块1共24分占30%,模块2共22.5分占28.1%,模块3共23.5分占29.4%;选考内容共10分占12.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涉及到考试说明要求的各项能力。比如理解能力,如,选择题的第2、3、4题侧重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选择题的第5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引导考生重视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如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例如,第1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的能力;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再如,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2题侧重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题目以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为背景,要求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文字及图示中提取相关的信息,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第27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题目的情境设置比较复杂,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二、今后教学策略1、上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好模块式教学的整体设计因为一个模块反映了一个或者一组的主题或者核心概念;有主要的、贯彻始终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有学习、探究的相似情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模块的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进而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2、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没有正确的过程就没有正确的结果。首先,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老师的表情要随学生的表情不断变化,要用心去读学生们的表情,眼睛里面及时给同学们可亲的鼓励,通过眼神的交流达到心灵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参与课堂,给人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其次,老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给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要过于注重事先设定好的一些“程序”、或只是注重了自身的表演,甚至是陶醉于自身的表现,课堂是为了学生多汲取东西的,所以老师们应更多地顾及学生的反应,多考虑些学生的需要和临时出现的课堂需要,要善于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服务于自己的学生。再次,结合生物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将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HYPERLINK"http://www.591sw.com/wenzhang/zongjie/Index.html"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认真做好每节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每堂课总会有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