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3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概念释疑:1、大一统: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字与意识形态)高度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由皇帝乾纲独断(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明清达到顶峰)3、中央集权:中央及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委派,地方集权中央(联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封建社会:秦清封建强调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而非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概况:1、产生背景:为了解决封邦建国体制血缘关系随时代发展而疏远的弊端(生产力水平提高,中央掌控地方的能力加强;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顺应及维护大一统的形势)2、维系纽带:官僚主义(政治)、小农经济(经济)、儒学科举(思想)4、发展线索:秦汉(首创与巩固)—隋唐(创新与完善)—宋元(调整与重构)—明清(强化与僵化)3、崩溃:时代转型(农业→工业)1、酝酿:春秋战国法家主张君主集权、商鞅变法设县制与重农抑商、军功授爵取代世卿世禄2、创立:秦朝(1)皇帝制,中央三公诸卿地方郡县(2)巩固统一的措施,焚书坑儒统一思想(3)奠定后世政治制度的基础3、承袭:汉朝(1)汉初:承袭与变更(郡国并行→七国之乱)(2)汉武帝:内外朝(内朝官外朝化)、推恩令、刺史监察、儒术独尊、开拓西域4、重组:三国两晋南北朝(1)丞相篡权(2)三省六部的雏形5、创新:隋唐(1)三省六部:减少决策失误,分工明确效率高,拆分相权加强皇权,防范皇帝独裁(2)科举扩大统治基础6、加强:宋朝(1)文官体制:重文轻武、分权集权(2)理学巩固统治7、元朝(1)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与御史台(2)地方设行省统治辽阔疆域,边疆设宣政院辖地与澎湖巡检司8、强化:明清(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皇权组成部分(2)配套:理学心学化、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朝贡海禁闭关9、崩溃(1)时代转型下的挑战与应战(2)深入变革下君主专制解体发展趋势1、皇权逐步加强,相权削弱至废除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汉唐地方势力较强、明清全力强化皇权)(集权中央的方式:削藩、分权、设置地方机构)(集权皇帝的方式:亲信、分权)3、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中枢(非中央)机构的演变1、秦朝至汉初:丞相(三公诸卿)——百官之长,位高权重2、汉武帝时期:内朝(内外朝制)——亲信近臣宫廷决策3、隋唐时期:三省(三省六部)——分散相权互相制衡4、宋朝时期: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分割相权5、元朝时期: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相权较大6、明朝时期:内阁——皇权组成部分7、清朝时期:军机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达到顶峰影响及评价1、积极Ⅰ巩固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有利于抗击外族入侵Ⅱ有利于各项社会工程的修建Ⅲ促进经济文化进步2、消极Ⅰ国家机器庞大致使徭役赋税沉重Ⅱ专权独断致使暴政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频发)及决策失误Ⅲ中央高度集权致使地方缺少灵活性Ⅳ后期阻碍资本主义兴起及社会发展Ⅴ思想禁锢朝代前期(休养生息)朝代中期(盛世危机)朝代后期(积重难返)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君主开明善于纳谏吏治清明社会安定轻徭薄赋宽简舒缓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唐:贞观之治明清:休养生息盛世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西汉:汉武盛世唐: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清:康乾盛世改革中兴:宋朝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西汉:绿林赤眉起义东汉:黄巾起义与群雄割据唐: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元:红巾军起义明: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清:太平天国起义危机繁刑重敛骄奢淫逸荒怠政事奸臣当道恢复农业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封建割据与农民起义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土地兼并→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