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4课中外思想解放运动设计人:尹玉审核:【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记住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性质、主要思潮、思想家及运动产生的影响。2理解先进的思想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3培养纵横学习历史、观察历史的能力。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2、近代及现代思想运动: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近现代思想的发展:1).地主阶级: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2).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ǎ?3).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4).先进的知识分子:前期:陈独秀——民主与科学;后期:李大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5).(无产阶级)共产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二、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14-16世纪)、启蒙运动(17、18世纪)、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中期)1.文艺复兴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2.启蒙运动:核心自由平等。反映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愿望,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3.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点拨】点拨】: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a.先进的思想引领社会的进步;b.国家要发展,就要不断的解放思想;c.开拓创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达标检测】【达标检测】1、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3、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之一理念的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④韩非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6、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A.漫话“焚书坑儒”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张骞与丝绸之路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8、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9、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1、右图中人物及其同仁的英勇就义使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亡图存的人们希望落空,丢掉幻想的爱国者们后来发动了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2、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三民主义D.民主与科学1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拉开丁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