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专业建设规划稿.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专业建设规划稿.doc

五年专业建设规划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五年规划为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及《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开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性。通过五年建设,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川东北地区的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培养目标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生产一线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机电技术应用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国际制造业基地”地位的逐步确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设加快,机电技术在企业生产一线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必然趋势。多年来,我校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经验积累,按照“工学结合”要求,构建“学校和企业”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期间,通过具有真实实训车间环境和生产加工车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制定、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借助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3)学校、企业合作多元化,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二)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贴近岗位,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以“学校和企业”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是提高中职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要做到以下六点: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以项目为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数控加工技术》、《车工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上课地点从教室转到实训室,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本专业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仿真软件等手段,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像内容,可以帮助再现生产过程、仿真加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学资源建设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重视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设五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并配套编写教材(含校本教材)。根据案例,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特色教材。4、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也是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要深入开展各门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学材、活页教材及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在2015年前,建立5门精品课程。(三)教师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10人。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30%,具备“双师结构”教师比例达5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达兼职教师比例大于20%。(四)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机电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完善和增建相关实验实训室,最终建成设备齐全先进、功能实用、现代技术含量、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教一体化功能的系列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主要规划新建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室、公差测量一体化教室、刀具与夹具一体化教室3个,CAM实训室1个;新添数控铣床4台,线切割机床2台,电火花机床2台,锯床1台,完善生产性教学工厂,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创新工作室1个。新建3-5家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校内实训学时超过40%,校外准就业实习学生比例达50%,时间达一年以上。2、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在重点进行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