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原》1《草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茫茫、低吟、洒脱、疾驰、襟飘带舞、拘束、羞涩、回味、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4、想一想优美语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直抒胸意、精笔细描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3、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学时安排:两课时学时安排课前自学:课前自学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勒、吟、襟、貌、羞、涩、涯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一碧千里、茫茫、洒脱、襟飘带舞、回味、疾驰、迂回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4)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自学检查:自学检查1、生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及难写易错字。重点强调:多音字:蒙、好、行、似。难写易错字:吟、貌、襟。2、交流理解的词语。迂回、洒脱、拘束、襟飘带舞、一碧千里3、我知道课文是从()()两方面来写草原的。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导学引领:导学引领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为什么?课中研读、展示交流课中研读、展示交流:1、我们将重点交流以下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绘画展示“渲染”“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2、朗读展示: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3、熟读成诵,小组竞赛: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导学引领:导学引领1、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2、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课中研读、展示交流课中研读、展示交流:我们要重点交流以下句子:(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重点理解:①逐句逐字地理解:②结合2——5自然段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抄写5个优美的句子。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洲铁路经过南境。陈巴尔虎旗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导学反思: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