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度宿州市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以创新观念引领高效课堂安徽省灵璧中学马晓峰以创新观念引领高效课堂摘要: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科主要是靠背诵和记忆,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令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望而却步,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就变得极为重要了。笔者以为,要想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片面的认识,必须以新的观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新的看法和兴趣,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出现创造良好的开局。关键词:史学魅力历史情感学科素养历史教学的价值从来都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成绩或分数而存在的。历史学科中包含着太多的美与丑、伟大与卑鄙、智慧与愚蠢。它的反面教训留给后人已足够的警示;同时它的积极面又鼓舞和渲染着后人,给后人追求真理、进步的动力。同时它还担负着国民道德品质塑造者的神圣义务。而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感受到无上光荣的同时,也倍感压力。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能正确、健康地成长,同时为国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而尽到历史教师的责任?面对这个如此的重要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些认真思考,并形成了自己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简而言之,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尤为关键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让学生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一堂优质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学的内容及精神主旨。即我们向学生传授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把教学内容和精神主旨打造成精品和亮点,我认为至关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备课、选材、组织和表达。精选经典事例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我们对疑难知识的解释,当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好的切入点,这与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有重要关系,因此,选材十分的重要。如果精选材料效果不佳,没有出彩的地方,即使使用再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也只不过是增添一些花哨和喧嚣。教育教学手段是形式,我们讲授的教学内容与和教学主旨才是重点,如何把教的东西教出亮点、教出个性、教出彩,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历史教师必须夯实教师的通史基础。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俗语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只有全面掌握通史,以更广的视角和更深刻的理论为铺垫,我们才能把给学生的一碗水给的准确、给的彻底。因此,细致地掌握通史对于教学和解决学生的疑问有全局性的指导和帮助。“如果缺乏联系意识和贯通能力,极易导致史实孤立处理,以史观剪裁史实、史论缺失史实依据等现象的出现”[2]对于通史内容,一般而言,大学教材的知识量就基本差不多了。这里存在一个方法和技巧上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复习通史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因为通史的信息量虽不能说是海量的,但还是比较庞杂的,再加上我们日常教学的常规工作又占用了我们的部分时间,想全面吃透通史教材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可以先重点吃透中学教材,以中学教材为轴心,带有选择性地看与此相关的内容,并适当兼顾相关联的历史知识,这样就解决了效率和时间不足的矛盾问题。2、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理论,历史是事实。历史其实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也就是当代的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时政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做到以古知今和以今察古,因为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跳跃式的,纵向的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加以分析,从而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从而可以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保持相对持久的记忆。把古今相似的历史事件加以比较,我们肯定能归纳出许多相同点,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在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相互作用下获得进步的,通过归纳和比较,不管得出什么结论,无论正确与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的一次提高。只有让学生能够融化贯通,才能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认识,也能让学生养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3、历史教师深化自己的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特定的历史学科素养,这种学科素养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专业的学科素养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历史感觉。尤其对于答题而言,专业素养往往是学生主观题得高分或低分的重要原因,因为专业素养一旦形成,它会让我们思考问题、组织语言、解决问题时会拥有一个正确和科学的习惯。其实,对历史学科而言,专业素养其实就是追求事实、追求真理的态度,不能想当然地区推测,更不能去胡猜,逻辑上可以,未必事实如此。所以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问题上必须严谨、认真,一点都马虎不得,尤其是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史实的可靠性,让学生从正确的史实中去获得相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