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课件2-1-16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9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轮复习课件2-1-16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ppt

一轮复习课件2-1-16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2.土地制度3.水利技术(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工程。(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王景成功治理黄河。(3)唐至明清: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灌溉工具不断改进。学法点睛古代农业经济归纳为1.耕作“两大阶段”2.三大土地制度变迁史观史论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思想文化文明都是建立在经济文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源泉。实录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动力革命。春秋时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基本形态(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依附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结合的“男耕女织”经济形式,自给自足。(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2.主要成就(1)纺织业(2)冶金业实录一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实录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实录三(1)农耕文明时代,手工业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其发展水平受到农业发展程度的制约。(2)古代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最大区别:前者属于手工劳动,后者属于机器大生产。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历代土地兼并严重。角度古代农业劳动场景(2011·山东文综,10)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请回答:(1)说一说材料所展示的灌溉工具的功能和发展趋势。(2)本材料在研究“古代农业经济”方面有何价值?答案(1)功能:从低处往高处提水灌溉,有抗旱、排涝双重功能。趋势:技术不断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动力不断改进。(2)价值:水利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地位重要;人民重视水利工具的革新;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特点;农民生活艰辛等。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田庄、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纺织(葛、麻、丝、棉)、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为主要部门。丝绸、瓷器产品远销海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角度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提示:(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田庄、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2.(榆林月考)阅读材料:材料请回答:材料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答案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历代封建王朝大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以稳定小农经济;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角度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