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仪表与系统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703062课程名称:仪表与系统可靠性英文名称:ReliabilityofInstrumentandSystem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测控技术与仪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仪表与系统可靠性》是测试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系统地介绍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可靠性概论、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预计与分配、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机械可靠性设计基础和模糊可靠性基础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全面掌握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灵活应用及融会贯通于研发产品过程中奠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可靠性的概念、重要性及原理。2.掌握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3.了解故障分析技术。4.有能力解决一般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问题。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可靠性基本知识(4学时,掌握可靠性基本概念及常用的概率分布)1.可靠性基本概念2.产品的寿命特征3.产品的广义可靠性指标4.失效概率分布二、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4学时,掌握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模型)1.可靠性建模的基本方法2.不可修复系统的基本模型3.三态可靠性分析4.共因可靠性分析三、不可修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2学时,掌握不可修复网络系统可靠性的分析方法)1.布尔真值表法2.概率分析法3.概率图法4.最小路集法5.最小割集法6.全概率分配法7.用Bayes公式简化网络8.开关网络的可靠性四、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6学时,掌握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方法)1.随机过程简介2.马儿可夫过程3.单部件可修系统4.串联系统5.并联系统6.冷储备冗余系统7.可靠性函数8.k/n(G)系统五、可靠性预计与分配(4学时,掌握具体的可靠性的预计与分配的方法)1.可靠性预计2.可靠性分配六、故障树及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6学时,了解两种可靠性分析方法)1.故障树分析法2.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七、最优化可靠性模型(2学时,对可靠性最优化有初步的了解)1.最低成本问题2.优化运行方式的马儿可夫过程3.动态规划法八、可靠性试验及评定(4学时,了解可靠性试验分类及评定方法)1.Bayes定理2.可靠性试验分类及方法3.可靠性评定基础四、实践环节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作业题、思考题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可靠性基本知识4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4不可修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2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6第四章:可靠性预计与分配4故障树及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6最优化可靠性模型2可靠性试验与评定4合计32八、考核方式1.考查课,以考核学生掌握概念及基础理论为主。2.出勤、作业及平时的随堂考查成绩。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宋保维主编,,HYPERLINK"http://www.timesinfor.com/cbcx.asp?searchkey=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t"_blank"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01参考书:1.《可靠性工程原理》,郭永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12.《系统可靠性分析》,郭波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13.《仪表可靠性工程和环境适应性技术》,刘建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可靠性工程》,金伟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5.《可靠性工程》,屈滋培主编,原子能出版社,2000.036.《实用可靠性工程(第四版)》,(英)奥康纳等著,李莉等译,高等学校教材,2005.01十、说明本课程所选教材建议为宋保维《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该教材曾经获得200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由于本课程的工程应用性非常强,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能够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大纲制订人:汪凤林大纲审定人:温秀兰制订日期: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