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七颗钻石》作者:东风东路小学张红(一概述·课名是《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七颗钻石》是一篇„„。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的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并进行符合主题的写作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喜出望外、涌出”等词语;能完成课件中提供的“填空”练习,会口头练说“她想------但又一想------”的句式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能围绕“学完了课文,我想说------”进行主题打写。过程方法:·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通过两两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从品读大量有关爱的故事中,体会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三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法本课以“水罐变化的原因”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次水罐变化原因的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风东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班是跨越式试验的非网络试验班。经过了两年多的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童话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童话的形式很感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五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学生齐读《七颗钻石》。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七颗钻石》讲的是有关北斗七星的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干旱土地的图片配上一段凄惨的背景音乐2、教师激情描述第一段的内容(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死亡的威胁中,我们的故事发生了——一天夜里,小姑娘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一路上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先是——(学生根据上节课的板书简单介绍水罐的变化过程。3、多么神奇的水罐,多么动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让水罐发生着一次一次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二、自主合作探究,体会“爱”的真谛:(24分钟1、教师引导体会水罐第一次变化:(4分钟(1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水罐第一次发生变化的内容?(“一天夜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2如果你见到这样的小姑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3体会小姑娘的心情(高兴、激动。用课文中的词“喜出望外”。(4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这生命之水,她是多么高兴呀!此时的她嘴唇干裂,又累又渴,她真想„„·指名读“小姑娘喜出望外,„„”·评读(5学法小结:学生汇报找出读懂第一次变化的方法是先找句子,边读边想;再抓重点词,理解体会;最后就找到变化的原因。2、“小组合作运用这种学法,理解水罐第二、三、四、五次变化。(略(1教师引导一:看来水罐的变化不在于水罐本身,而是在于得到水罐的人是怎样对待它的,只要用“爱”来对待它,水罐就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完成板书“爱”和“连线”(2教师引导二:既然她这么渴,她为什么还要让水给素不相识的人?她心里会怎样想?完成句式想象的打写练习,“小姑娘想——但又一想,——于是„„”,写完后邻座合作说说。·指名练说。(3教师引导三:(情境质疑。昨晚,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五岁的小女儿,她提了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帮她解答。“小姑娘是那么渴,瞧,她嘴唇干裂,喉咙冒火,她不能自己先喝一口,或者和过路人分着喝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