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作业“中国古代文学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选修课作业“中国古代文学赏析”.doc

选修课作业“中国古代文学赏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结合唐朝历史背景论唐诗兴盛的原因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班级:软件1003班姓名:程春雪学号:201012075结合唐朝历史背景论唐诗兴盛的原因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班级:软件1003班姓名:程春雪学号:201012075首先,先谈谈唐代的历史背景唐代是我过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个朝代,在那个朝代,国事强大,经济富裕,国家的活动大多数以诗歌作为交流和娱乐。而国家的统一与强盛,使得百姓们有机会去游山玩水,即兴发挥,创作了不少绝世诗篇。一时间涌现了大批诗人。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安史之乱,藩镇之祸不断,唐室衰落,等一系列的事件不断发生,一致诗人大多饱经离乱,为后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这两点也就促成唐诗的兴盛。其次,文化本身的原因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古诗,再从诗歌的创作到声律的发展,都为唐朝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诗、绝句的新诗体,在六朝时代,才开始形成,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社会生活日益复杂,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在诗歌创作上,新的内容,要求新的形式,唐代诗人也就应运而生了。而历史告诉我们,在一个事物新生阶段发展史最快的。接着,就是诗歌本身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唐朝初年由于帝王对音律的喜爱和对文化的欣赏,使得唐代很多人喜欢诗和音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就不是单单喜欢诗,而是为了名利等原因走上诗这条路,从而使得诗变了味道。最后,诗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开始时,诗人们只是说说山水,论论人生,可是随着唐朝由盛转衰,诗人们开始理论天下,从此诗人不再单单是诗人而成了政坛上的常客,这就使得诗歌变了味道。以上是结合唐代自身的背景,说明唐是的兴衰。下面谈谈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并驾齐驱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生活,而他的诗歌艺术性也达到了我国历史的顶峰。杜甫的诗歌大多数以沉郁顿挫著称。他的诗虽然涉及的范围广阔,但是都在沉郁顿挫上得到了统一,无论是思想还是形式多多少少的都透出深沉,抑郁的感受。特别是到了晚年情绪愈加强烈。而他又是一个有骨气,有良知的人,让他话到嘴边又咽回一半,使得他的创作更加郁郁寡欢。再有就是,如果说李白的诗像狂风暴雨那么杜甫的诗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不知不觉的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评价为妇孺皆知。其次就是他的一颗爱民之心,他善于摄取生活素材,从老百姓嘴里说出的才是真实的,他的“三吏三别”就是最好的例子。尤其是到了晚年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更是将他的爱国情怀上升到了极致。传奇的他,也不是一生都在郁郁寡欢,也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雄心,可是还是像大多数的文人墨客一样怀才不遇,转念为百姓为人民说出疾苦。杜甫在晚年还十分心系边疆,写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绝美诗句。不论他是润物无声,心系百姓还是雄心勃勃,他的诗歌都体现着他诗歌的特点沉郁顿挫。杜甫传奇的一生创作诗歌无数,有人曾说过读杜甫的诗好比在唐代的历史中遨游,的确如此,杜甫见证了唐代诗歌的兴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伟大诗人。以上便是我结合历史,所讨论的唐代诗歌兴亡和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