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然地理知识板块等高线等压线【例题演练】图示为河湖关系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河湖补给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M河补给甲湖②甲湖补给M河③N河补给乙湖④乙湖补给N河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如果M河、N河流经的等高距相同,关于两条河流的流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河流速相同B、M河比N河流速慢C、M河比N河流速快D、两河流速难以比较10.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的判读。等值线都有凹凸定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图中在M和N处都形成了河流,因此两处应该都是集水线,穿过的均为山谷,根据凹凸定律,凸高为低,所以上图西边低,东边高,M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水从甲湖流向M河。根据同样的原理分析下图,可以推出水从N河流向乙湖,所以,该题选择B。11.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比例尺的判读。根据图示可以判读出:两图的比例尺一致、等高距相等。但是两幅图的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不一致,第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第二幅图等高线密集。比例尺、等高距一致,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陡,河流流速越快,所以N河流比M河流流速快,因此该题选B。地球运动的意义【例题演练】图1为某时刻不同日期分布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6月19日,N是北极点,经线NB位于太平洋中。读图回答4、5题。4、图示时刻北京日影的朝向是:A、朝向西南B、朝向东南C、朝向西北D、朝向东北5、图示日期后一周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先像北后向南移动B、黄河下游发生凌汛现象C、北京的昼长逐渐增大D、北京某校正午时旗杆的影子先变长后变短【例题演练】图3为北半球热力环流或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8、若图3为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3气温比2高B.1、2、4、5、中气压较高的是1、5C.降水差异是导致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D.甲、乙两地实际风向分别是西南方和东北风9、若图3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A.1为极地高气压带B.2为副极地低气压C.甲地盛行东北信风D.乙地盛行西风【例题演练】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7~18题。18.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19.甲处洋流的影响是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18.【答案】D【解题思路】首先,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又材料中所给a>b>c,所以由北向南为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19.【答案】C【解题思路】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C项。A选项,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逆水反而会减慢;B选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D项,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下图为北半球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答案】D。【解题思路】三座山脉山顶均为苔原景观,山顶与山脚间的高度不同,垂直带谱不同。说明三座山脉所处纬度差异较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当地纬度越低。因此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丙、乙、甲,A错误。海拔越高,热量条件越差。由此可推断1地应为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2地为针阔混交林,3地为水热条件更优的热带雨林或季雨林。D正确。2.【答案】A。【解题思路】因三地所处纬度不同,基带热量条件不同,故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A正确。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论教学设计【例题演练】31.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地形地势与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