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其单位摩尔(mol)以及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5.了解溶液的组成。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能用于简单计算。【知识网络】【特别提醒】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L·mol-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1)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3)“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数之间的关系。4.“七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1mol任何粒子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NA表示;即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常温常压下,18g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1.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说明】使用范围是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使用条件是同温、同压、同体积(或同物质的量),相同数目的分子(不是相同数目的原子或离子等其他粒子)。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分子数: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D.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4.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充满35Cl2,乙容器中充满37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B.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C.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D.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三、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溶液稀释或混合的有关计算(1)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公式c1·V1=c2·V2或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公式V1·ρ1·ω1=V2·ρ2·ω2计算有关的量。(2)同种溶质(或含同种离子)的溶液混合,可根据混合前后该溶质(或该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列式计算。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与水(或另一种浓度的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但是,体积一般不可以相加,而应运用V(后)=m(后)/(后)算出最后溶液的总体积。(3)溶质相同的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和的一半。(4)溶质相同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时:①对于密度小于1g·cm-3的溶液,如氨水、乙醇的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混合后的浓度小于两溶液浓度和的一半。②对于密度大于1g·cm-3的溶液,如硫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混合后的浓度大于两溶液浓度和的一半。3.用HCl、NH3等气体做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浓度的无数据巧算方法令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1L,喷泉实验后溶液体积亦为1L,故c≈0.045mol·L-1为恒值;ω不为恒值,可根据气体摩尔质量、溶液密度来进行求算。5.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17V+22400)/(22.4+22.4V)B.ω=17c/(1000ρ)C.ω=17V/(17V+22400)D.c=1000Vρ/(17V+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