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作探究·提认知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1978年,的大讨论,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为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4.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1)措施:①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②撤销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③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意义: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③促进了城市的改革。2.城市(1)措施:①中心环节:增强,把企业搞活。②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③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分配制度: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2)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21世纪初,社会主义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合作探究·提认知]2.近年来,中国某些地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悄然发生变化,即由原来单纯的承包制向土地流转制度转变。它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制度是否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怎样?提示:实质:土地流转制度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也没有改变原来农户的承包权,只不过是允许农民将自己的承包权再转让给他人。关系:它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串点成面·握全局]一、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内容(1)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2)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5.意义经过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对题目信息的分析可知,国有企业的上缴税利增长了,工资可以随之增长,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上缴税利增长自然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故选择C项。题目强调上缴税利增长才能使工资增长,所以A项不正确;B、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二、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原因(1)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