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方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xx市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方案.doc

xx市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方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市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97514584"一、总论PAGEREF_Toc97514584\h1HYPERLINK\l"_Toc97514585"1、概述PAGEREF_Toc97514585\h1HYPERLINK\l"_Toc97514586"2、实训基地建设原则PAGEREF_Toc97514586\h2HYPERLINK\l"_Toc97514587"3、实训基地功能定位PAGEREF_Toc97514587\h2HYPERLINK\l"_Toc97514588"4、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PAGEREF_Toc97514588\h3HYPERLINK\l"_Toc97514589"二、xx市第三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概况PAGEREF_Toc97514589\h3HYPERLINK\l"_Toc97514590"三、xx市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论证PAGEREF_Toc97514590\h4HYPERLINK\l"_Toc97514591"1、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PAGEREF_Toc97514591\h4HYPERLINK\l"_Toc97514592"2、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PAGEREF_Toc97514592\h5HYPERLINK\l"_Toc97514593"3、项目预期效益评价PAGEREF_Toc97514593\h6HYPERLINK\l"_Toc97514594"四、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方案及资金预算PAGEREF_Toc97514594\h7xx市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1、概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实际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建设实训基地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保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xx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和《xx市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的精神,根据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要求,围绕我市“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目标,结合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超前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依托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学校,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建设餐饮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并使之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培养掌握烹饪、餐饮服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紧缺人才,推进xx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为xx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2、实训基地建设原则xx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创新、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原则;坚持开放性、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先进性和示范性原则;坚持规模和效益相统一原则;坚持逐步推进的原则,改善传统的实验、实习、实训模式,促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辐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市职业教育质量。3、实训基地功能定位3.1立足学校,满足职业学校教学需求,使之成为教学实践基地。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2面向社会,积极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服务,使之成为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开展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更新,以及生产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3.3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使之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企业可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