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leihe.gov.cn"楚都宜城网www.leihe.gov.cniyd摘要: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与职业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点论述了中职语文教育如何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相互渗透,并对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师资要求进行了探讨。加强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双向交流与培训是实现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关键。中国论文网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学科教学;学科渗透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中职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学质量不断下降。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第一,中职语文教学大多还是采用与普通高中相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性特点;第二,中职学校对语文教学不予重视,少开甚至不开设语文课程;第三,师资水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课程知识。二、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必要性中职教育,从学历层次来看,属于高中阶段,但由于当今中职学校招生的特殊性,中职生不论是学科成绩还是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等方面都不如高中生。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学懂要求与难度远远高于普通高中的专业课程,谈何容易。由于中职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连词都不能正确理解,句子也看不懂,段落更是不能归纳出中心思想。因此,连语言这个工具都不能很好地使用的中职生,要对他们进行高深的专业学科教学,首先一定要突破他们的语言文字这一关,这是所有专业课程教学的起点;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三、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1.与文化课程的相互渗透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大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与德育等课程。语文与英语同属语言教育体系,虽然教学重点不同,但教学目标大体相同,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相互渗透应当说是最自然、最全面的,不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相互渗透。语文主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数学则主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但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相互渗透,也是明显的。例如,在对数学公式与数学原理等背景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语文教学法中特有的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就能大大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在对语文词汇的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法等进行教学,就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语文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相互渗透,表现也特别突出,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是在文字输入、文档处理软件等的教学中,与语文相结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对一般文字输入与文档处理软件等的教学,完全可以由语文老师代替计算机老师。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加强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而新的德育课程,不管是四门必修课还是一门选修课,从德育的目的性来看,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可以比喻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语文教育是全面的、广泛的人文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只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局部的人文思想品德教育。2.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语文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的相互渗透,还不能充分说明语文教育对各学科渗透的特殊功用,只有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才能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地位。特别是语文教学如何与理工学科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便于说明语文教育怎样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下面重点从语文教学与理工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中加以说明。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专业学科教学。例如,在进行说明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引到实验室、实习车间或者实习工厂。首先,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对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以特定的机器设备为教学对象加以教学;最后,再要求学生针对机器设备的结构、性能、特征、用途等写成说明文。这种对机器设备的直观教学,是语文教学与理工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教学效果特别显著。在进行应用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或者参观自然学科的科研活动,针对具体的科研活动或科研项目展开深入讨论,然后写出一系列应用文。在对其他文体或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也可以把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恰当地引入课文中,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文理合一。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语文学科教学。例如,专业老师可以采用语文教学法,先从字词、概念、专业术语、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入手,突破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可像语文老师一样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归纳出章节的中心大意,从而让学生抓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