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美丽****k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厦门双十中学高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1.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周礼•司寇》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国语》(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反映了周天子的统治受到民意的影响,体现了周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下贵族政治的浓厚色彩,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民主化的决策程度,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周天子权力日渐衰落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提出,“大都无城墙”是汉代以前中国古代都城的主流形态。安阳殷墟、西周王都丰镐、秦朝都城咸阳的考古遗迹中均未发现外郭城墙。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城墙修筑技术相对落后B.统治者实力强大的反映C.经济水平落后无力修建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墙是在都邑周围建起的用于防御的障碍性建筑,“安阳殷墟、西周王都丰镐、秦朝都城咸阳的考古遗迹中均未发现外郭城墙”体现了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B项正确;“大都无城墙”不等同于城墙修筑技术相对落后,排除A项;秦朝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排除C项;D项只符合秦朝,排除D项。故选B项。3.《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我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构成通史的一部分,说明其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无数据对比,不能得出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多元一体,未涉及家国同构,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的状况,涉及的是《史记》的文化观,排除C项。故选D项。4.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答案】B【解析】【详解】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严禁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等,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铸币材料严重短缺,B项正确;唐玄宗时期,财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国家强化控制铸币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铜铅锡专卖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5.司马光说:“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即:中进士),请贡院逐路取人。”欧阳修却说:“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二人所谈的现象根源于()A.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B.北方经济的日趋衰落C.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D.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司马光......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即:中进士),请贡院逐路取人;欧阳修......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可知,司马光认为应该以路为单位分配录取人数,以改变地区之间录取人数不均的情况,这代表了北方士子的利益;而欧阳修代表南方士子利益,则认为南北科举取士是各取所长。反映了南北科举录取不均的情况,这根源于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宋代虽然经济重心南移,但是北方经济并没有衰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是科举录取分布不均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6.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D.政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