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语文必修一yw_2012_01_016《论语》导学案编写人:黎文班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入《论语》,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能力目标: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结合社会背景与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学习难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法指导】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握语录含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圣人”、“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还特别强调“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到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孔子的思想,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1审核人:王完凤组名编写时间:20120728姓名组别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2、《论语》简介《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论语》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子贡问曰”);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学生自读作品导读,写出《论语》中你最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4句以上)。二、翻译背诵下列句子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注释】①信:讲信用,说了算数。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注释】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