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2012数学高考卷对日常教学的几点启示建议此稿有两个方向的修订方式1.《2012年上海数学高考试题分析》,可以在试题解法、试题结构、功能等方面展开。2.《2012年上海数学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几点启示》可以集中在本文的一部分(如向量、立体几何)深入剖析,可以从教学的内容安排、形式、教法方面谈,尤其应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点深入剖析。史国银人们都说每年的试卷都在变化,因此每年的高考卷对来年的高考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一点我比较认同,但是它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尤其对知识板块教学的启示作用还是蛮大的。以下是我结合部分高考题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一、对板块教学的启示:今年考过的题目来年不可能重考,但今年考察的板块明年可以重复考察,因此,研究高考卷对数学章节的教学,乃至高三复习工作还是相当有益的。如:理(12),它考察了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分解原理及数量积等知识,并将向量问题代数化,即线性表示出和两向量,引进参数,使其函数化,由此我认为在教授向量这个版块知识时,我们能否将平面向量分解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如下延拓:如图1,若,我们易知,而当N在OP上运动时,其中。而当N在OP的延长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上时,其中或。平面向量分解原理揭示了对任意不共线非零向量,平面中任何向量皆可用线性表示为这种描述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结合下图2,找到一个支撑点P,若而从而从而快速找到、t,将向量问题代数化、函数化。详细实例,在此不赘述!图1图2如:理11:它考察了等可能事件、独立积、互斥和,在本题中,所谓等可能指的是每人选择其中两个项目的概率是等可能的,均为,而当3人均去选的时候,它又是一个独立积的过程,且其中两人完全相同,同在哪里又是互斥和的过程,哪两个人完全相同也是互斥和的过程。这道题来年不会考,但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教授完等可能、互斥和、独立积之后,一定要通过具体题目进行小结,让学生辨析其中的区别,我觉得此处较好的辨析题是书本中练习题中的相关题目。如: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三个开关,断开的概率分别为0.3,0.2,0.2,求电路不通的概率。此题我认为需多给学生几种解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如下做法:=如:理16,折射出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知均值及方差的两套公式,即知容量n和概率的两套公式(2)熟练运用计算器,知所表达的意义(3)懂得的公式推导。本题如果我们知道=后,其实就是比较与的大小问题,或附值或作差比较即可。当然本题如果我们能熟练计算器的运用,本题很容易解答。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熟练运用计算器中“”符号,理解第18题及相关数列求和问题、三角函数中的相关求和问题也得到很快解决。二、教会学生如何“绝路逢生”,“模糊作答”如:理(13)题,由于时间关系,加之13题所处填空题的位置,思路非常清晰,精准解答固然好,但几人能做到?怎么办?我们只能“模糊作答”。学生求出并画出图像并不难,怎样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无需多考虑,必将割补,虽然做完后诚惶诚恐,不像前面那些题有把握,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难的题目或者巧的题目一定有它的特殊性,胆子要大一些,不追求步步清晰,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并允许步骤模糊把答案做出来。再如第14题,需跟着感觉走,由AD与BC垂直,易知过A,D可作BC的垂面必过BC的中点,又知的周长为定值,等腰是特例,此时的面积是否最大?从而导致垂面的面积最大,进而导致体积最大,这一切都是问号,没关系往下走,无需多推敲,如此这般解题,适合任何一份试卷,任何一门学科,我不妨称其为“模糊解答”,或为“跟着感觉走”。总之,研究高考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是蛮多的,通过对高考的具体题目的研究,加强日常教学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我的个人的一些体会,在此抛钻引玉,不正确之处,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