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传感器技术》的课程目标二、《传感器及应用》编写思路三、《传感器及应用》教材特点四、《传感器及应用》教学方法五、《传感器及应用》使用效果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自动化程度越高,使用传感器的个数越多。《传感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传感器是复杂的、多学科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传感器技术》目的不是设计传感器。而是学会选用、使用传感器,做到会安装、会接线、会测量。学生通过学习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后,主要学习传感器的外部特性,最终能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技能:根据测量环境、量程、精度等参数,合理地选择传感器,通过正确的安装、接线、检测,完成测量任务,间接获取工程经验。1、本着高职教育“管用、够用、实用”教学指导思想,进行编写。同类教材侧重于对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进行完整讲授,理论性较强、专业覆盖面较宽。这种学科型的编写思路使得教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但内容较深,不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做到“轻理论、重实践”。以掌握技能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合理地选择理论教学的内容,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学习传感器基本知识、掌握传感器使用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与实际工程中的传感器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岗位中学以致用。有些教材传感器种类非常全面,但有的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很少用或不用。在有限的课时内,应该让学生了解最经典的、最实用的传感器检测技术。本教材与2006年5月开始制定编写大纲、教学大纲、编写样章,历时一年多,于2007年8月出版。本教材共有三大特点:1.任务驱动式2.模块式3.图解式本教材全书按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编写。各部分先用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任务导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接着阐述必备“相关知识”,然后分析任务、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任务实施”。这种思路使各部分紧密围绕任务编排内容,对于知识点不求系统、全面,但求够用、实用。使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传感器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学用结合,适应了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全书按工程中常用的物理参数进行模块划分,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其中包含了各种测量范围的不同测量方法,同时又覆盖了传感器的各种测量原理。学生能够根据使用环境、量程、精度、价格、安装形式等方面的因素,学会选用、使用传感器,更加突出学生的技能。模块二温度的测量教材中大量使用实物图片讲授传感器及任务实施过程。这样可以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讲述原理及内部结构,更符合职业类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明确本次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后,提出本课题的任务。提出的课题任务和实际工程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起学生深入学习、探索的欲望。2、提出的任务需要用新技术解决,所以要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引出知识点。在讲解知识点时,先给学生展示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实物或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讲解传感器的外部特性时更加容易些。3、用学习的新知识,可以解决课题的任务,引出任务实施。在任务实施时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提问,由学生自己总结、解决。(2)与前面的任务比较,找出差异。(3)用方案论证的方法,进行方案选择。4、在选出正确方案后,要购买、安装传感器,并能够接线、测量,引出本次课的技能点。要购买,应该了解传感器的技术指标;要安装,应该知道传感器安装注意事项;要接线,应该了解传感器的外部特性;要测量,应该知道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及测量仪表。每个课题强调知识点、技能点。在技能点又特别强调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安装注意事项、测试方法、测试注意事项。在每个模块的最后有一个知识链接,综合对比各种传感器的特点、精度、适用场所等。本教材在我院已经过4个学期,13个班,约500多名学生使用,师生反映良好。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技能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的教学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技能练习的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间接获得工程经验。曾经安排了一次讨论课。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给了七个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测量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了资料,进行了论述,有的同学甚至给出了设计图。说明学生掌握了传感器的选择原则。1.为使学生更加熟悉实际工程需求及规范,可适当增加工程案例分析。2.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材中应增加实验内容并力求与整体教学思想一致。3.为使学生开阔眼界,在各模块的知识链接部分可增加一些前沿科技动向。谢谢!